最近一段時間,杭州的天氣給人的感覺就是“穩(wěn)”,過去的一周,每日最高溫和最低溫的曲線都變化不大,起伏較為平緩。
正在派送中的這股冷空氣,在北方的降溫實力很強。今天一早,北方氣溫大范圍創(chuàng)下新低,東北除大連外全部零下,哈爾濱-9.1度、沈陽-6.6度均為下半年最低,長春-10.1度更是首個低于-10度的省會城市。
而對杭州來說,冷空氣對氣溫的影響有限,可能也就是早晚添件衣服的事,但不管怎么樣,也算是近來的第一次小波動。以主城區(qū)為例,預計4日白天最高氣溫降至18℃,5日早晨最低氣溫11℃左右。
一做就是21年
每年入冬前都要像候鳥一樣飛來杭州做香腸的金華于師傅,今年也在10月26日發(fā)出了正式開張的朋友圈,“明天開始做香腸了,歡迎新老顧客光臨”。
于師傅說,今年回杭州開工的日子比去年還早一天,都是被大家催著問著回來的。于師傅的攤位照舊在文暉農(nóng)貿(mào)市場里,這已經(jīng)是他在杭州做香腸的第21年。每年雷打不動地從入冬前幾天做到農(nóng)歷春節(jié)。
這周志玲去找于師傅的時候,他說27號當天就差不多預定出去了2000斤左右的香腸。 “這幾天每天能有個三四百斤的訂單吧,都是單位、集體的,散客還沒到時候。
等立冬后,散客就多起來了。小雪之后,就要整天整夜的忙了。”
在農(nóng)貿(mào)市場后面的小院里,志玲照舊看到了一排排正在風干、晾曬的香腸。雖然最近杭州的氣溫偏高,但好在雨水少,是適宜曬香腸的好天氣。
今年,客人自己帶肉加工灌香腸的價格不變,還是9元/斤。但隨著豬肉價格略有上漲,現(xiàn)成的香腸價格漲了點。
新鮮灌好、需要拿回家再晾曬半個月的香腸,土豬肉的40元/斤,普通豬肉的35元/斤。拿回家就能吃的風干好的香腸,土豬肉的100元/斤,普通豬肉的85元/斤。口味上,除了之前的原味、微辣、麻辣、梅干菜,今年于師傅還新加了個醬油味。
而要說配方,還是那個簡明扼要的配方:糖、鹽、味精、高粱酒。
志玲問于師傅,如果是顧客帶肉加工,那不是去誰家都差不多?無非就是這些調(diào)料。于師傅笑著說:“那總歸是要有秘方的咯!”比如豬肉,必須要是新鮮的,不能是冷凍的。于師傅做香腸基本只用前腿肉和后腿肉,肥瘦的比例是2:8。高粱酒還是自己從老家拉來的自釀好酒,今年先拉來了6000斤,“家里還有4000斤,不夠再回去拿。”具體的配方比例,就“妙不可言”了。
做了20多年,人氣絲毫不減,志玲去的時候,于師傅的妻子也在攤位上,她說等到之后忙起來,就得早上4點起床干活,加班加點才能做完。
而說起為什么要從老家到杭州來做香腸,于師傅的妻子很有話說。畢竟當年,她是初來杭州試水的“先頭兵”。
“第一年是我先來的,去了新塘路那邊。每天就人家拿來的兩三斤的量,做了幾天天我就覺得不行,沒得賺還在虧,就回去了。后來人家跟我出主意,得去那些高樓大廈的地方才賣得出去。所以第二年我就又來了。”
第二年,于師傅的妻子去了閘弄口擺攤,攤位費一天20元。頭兩天還是入不敷出,
等到了第三天,樓上一位開飯店的老板注意到了這個小攤,斷斷續(xù)續(xù)下了幾個100斤、150斤的訂單,讓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做得多就有得賺了,來來往往的人看到也好奇,問問是啥,好不好吃,大家好像都沒見過。我說好不好吃,你們嘗嘗就知道咯!就這么一邊做一邊訂,第一波嘗過的人覺得好吃再來買,還推薦出去,生意就做起來了。”
后來,隨著于師傅的妻子懷孕、生子,于師傅也在冬三月里放下了木工活,到杭州來做香腸。多年來用好口味積攢下的好口碑,讓這個小攤一直紅紅火火,
“大家都很精的,不好吃早就不要吃你了。所以排隊就是對我們手藝的認可,我是很感恩的。”桐鄉(xiāng)翻絲綿的大姐如候鳥準時來杭
老客從早上7點排到傍晚日落
像于師傅這樣每年如候鳥般來杭貢獻好手藝的,還有桐鄉(xiāng)翻絲綿的大姐們。這也是老杭州每年冬天的“剛需”,在寒冬來臨之前,把絲棉被翻得柔軟蓬松,蓋起來才暖和、不壓身。
去年志玲就采訪過的、在運河邊開工的“絲綿四姐妹”,今年也如約而至,而且比往年來的更早,
9月底就帶著900斤絲綿到了杭州,國慶節(jié)頂著高溫開工。“有老客家里有喜事,要訂絲棉被,早早跟我們打電話預定,我們就直接拉來杭州做了。”
今年,張大姐和楊大姐依舊在流水西苑的運河邊駐守,另外兩位大姐在河對岸的永康苑干活。
四姐妹照舊租下了流水東苑的房子,每年都要租上三個月,把活干好,再回家過年。雖然天氣還未真正冷下來,但這周志玲去的時候,已經(jīng)有老客在排隊等著翻絲綿了。有一位專門從三墩跑來翻絲綿的阿姨說,自己就是看了好多媒體的報道后,才從去年開始找大姐們干活,
“翻的確實好,所以我今年又來了,來早點還能排到,等到入冬了就不好排了,人太多。”阿姨說雖然自家附近也能看到很多翻絲綿的攤,但不敢貿(mào)然嘗試,有口碑的比較放心,哪怕從一大早等到下午才能回家,也覺得值了。
這也是大姐們來杭翻絲綿的第19年,不翻絲綿的時候就在老家養(yǎng)蠶、打工,等到天冷了就被老客們催來杭州。
這三個月每天早上7點開工,做到太陽下山、看不清為止。除了下雨基本沒有休息日。去年也拉來了900斤左右的絲綿,沒想到還不夠用,中間又回老家“補貨”,張大姐說,估計今年也還得再回去拉一趟。
今年的價格沒什么變化,翻一床絲棉被的手工費是80元,翻新的時候看需求,可以適當添點新綿進去,一斤新絲綿的價格是320元。如果是做新被子,就不需要再額外出手工費了,直接按重量算。
大姐們說,初冬做個3斤左右的被子就夠用,等到深冬或者怕冷的人,可以再做一床五六斤的。除此之外,絲綿襖、絲棉背心也都可以翻。
志玲在攤位邊上看著大姐們干活,深覺這活一點都不輕松,沒有兩個人配合,也做不起來。一床舊絲棉被,要先認真地把打結(jié)的舊絲綿都扯掉,再把還能用的舊絲綿扯松。然后兩個人配合著,將新的絲棉團不斷拉抻成一張張輕薄細密的網(wǎng),層層疊疊地堆在一起,慢慢疊出被芯來。
過程中兩位大姐一直彎著腰,或甩動胳膊,時不時就要站直身深呼吸,再蓄力,才能繼續(xù)干活。“累是累的,體力活,再老點就做不成了。”楊大姐笑著說,姐妹幾個都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不好說能做到哪年,
“有個大姐今年抱孫子了,就沒來。以后可能要么是找不到人,要么是做不動了。”不過大姐們也在跟著與時俱進,從前都只收現(xiàn)金,現(xiàn)在支付寶也開通了,“這兩年年輕人來做的也多了,他們身上哪里會帶現(xiàn)金的?都是手機付,那我們也跟著進步。”志玲覺得最近幾天正是翻絲綿的好時機,在降溫、下雨前做好準備。提醒大家可以先和大姐們電話溝通,定好日子再去排隊,好節(jié)省些時間。
你還知道哪里有好吃的香腸?好的翻絲綿手藝?歡迎在評論區(qū)和大家交流!
來源
19樓(my19lou)
作者:歐文
審核:宛如
攜手新征程,同心向未來|第十二屆相親嘉年華今日開啟,12:00直播請鎖定
以下情況將被賦黃碼!杭州一地發(fā)布提醒
湖南“最霸氣班主任”走紅引質(zhì)疑,本人回應(yīng)
↓↓↓
猛戳下方閱讀原文查看雙十一省下的錢,還抵不上在基金里虧的零頭來源:1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