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醒,杭州又多了兩個限售樓盤。
一個,是位于良渚的新湖·藍月春曉,92套房子共1590組人登記,平均中簽率5.79%;另一個,是臨平山北的中天·汀洲印月,雖然還沒完全結束登記,但通過審核的人數(shù)已經顯示中簽率低于10%。
截至目前,杭州已經誕生了38個「限售盤」。從剛開始的純熱點區(qū)域未來科技城、三墩北、奧體,再到城東新城、祥符、蕭山市北、寧圍、崇賢、良渚等等,新房的限售版圖已經蔓延到杭州的各個角落。
原因,僅僅是因為分流的樓盤少嗎?
如果說部分樓盤是因為套數(shù)少、無人分流才導致的限售,崇賢則是更為典型的案例。
過年前,崇賢還有樓盤在流搖,但是最近半個月內,卻誕生了三個「限售盤」,報名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樓盤,達到了4000多組。
崇賢的三個「限售盤」,都聚集在崇杭街上。
作為崇賢最重要的主干道,崇杭街兩側排列著一溜新交付的商品房。群賢府、翡翠半島和拱宸外灘算是第一代「崇賢三兄弟」,在搖號剛剛開啟的年代,就出現(xiàn)過個位數(shù)的中簽率。
按照網(wǎng)絡用語,崇賢就是樓市里的「網(wǎng)紅鼻祖」。當然,那時候的單價是含精裝一萬七八。
遠眺崇杭街︱攝影:盧棋
這三年以來,崇賢的房價如溫水煮青蛙,從第一代「三兄弟」時的均價一萬七八,慢慢爬升到了2.3萬/㎡。去年5月,西房·杭語宸鷺院面市,開啟了崇賢均價2.3萬/㎡的新時期。
價格總體有所抬升,供應量又一直源源不斷,購房者終于沒那么買賬了。崇賢的客群以剛需為主,即便是輕微的價格變化,都足以引發(fā)蝴蝶效應。
那段時間,可以稱得上是崇賢的「低谷期」,不少樓盤都啟動了分銷。你剛從一個售樓處出來,指不定就會有小蜜蜂熱情地貼上來,簇擁著把你「拉」向隔壁的樓盤。
不過,購房者享受「上帝待遇」的時光,沒多久就結束了。這次,還是因為價格。
去年,杭州有17個板塊的限價有所提升。其中,12個是限價3萬/㎡以下的板塊,也就是說,限價上漲的大部分都是剛需板塊。
想用200萬左右在杭州買房,兜一整圈后會發(fā)現(xiàn),雖然崇賢價格漲了,但其他板塊的腳步同樣也沒停下。200來萬的總價段,要么很難搖,要么就是選到更遠的蕭山余杭小鎮(zhèn),要么就是富陽和臨安。
這樣一對比,崇賢離主城的直線距離就占了優(yōu)勢,通過上塘高架和秋石高架,去哪都還算高效。
不過,崇賢能真正把地位坐實,是因為有運河新城這個「神助攻」。
崇賢的南面,就是運河新城,緊緊貼著。以前運河新城是空地,可是這一年多以來,運河新城一直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運河灣綜合體、邵逸夫醫(yī)院、學校等等,都在拔地而起。
崇賢與市中心的斷層,一下子銜接上了。而且,運河新城的新盤有明碼標價,核心區(qū)38000元/㎡,就算是稍微偏一些的位置,也定格在29500元/㎡。這樣一對比,無縫銜接運河新城的崇賢,價格優(yōu)勢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
更何況,還有撬動人心的地鐵四期規(guī)劃。如果說崇賢缺什么,最為饑渴的便是地鐵。
地鐵四期的規(guī)劃中,今后會有兩條地鐵線經過崇賢。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正式得到批復、何時能夠動工,但總是有了盼頭。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預期之內的供應量,不多了。去年,崇賢只出讓了一宗宅地,而新掛牌的57宗宅地,崇賢一宗都沒有。
崇賢的變化,其實就是各個「逆襲」板塊的縮影。
眼下,杭州因中簽率低于10%而需要限售的樓盤,已有38個,就連城東新城、南部新城的部分樓盤都加入了「限售」行列。
這兩個板塊以前可都是「庫存大區(qū)」啊,怎么一夜之間房子都要靠「搶」了呢?
崇賢的道理,就是它們的道理,一邊是斷層的消弭和城市建設的加速度,一邊是逐漸減少的供應量。如果要判斷哪些區(qū)域接下來會進一步難搖,拿崇賢「逆襲」的三大原因去類比就是了。
越來越多的限售、越來越精準的調控之下,想要短期牟利,如今的杭州已經沒什么操作空間了。
只不過與此同時,剛需和改善都難免會被擠壓得不太從容。
及時調整心態(tài)就顯得很重要了,杭州已經用無數(shù)的案例教會我們一個道理: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來源:維維說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