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真心話,這屆家長不容易。
孩子3歲前,只要他們吃得好睡得好不生病,我們就沒啥煩惱。一過了3歲,我們就不僅要承受學區(qū)房和各種興趣班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還得苦練十八般武藝,掌握一身雞娃的硬實力。 陪伴大家多年,我們一起在養(yǎng)娃中探索,共同成長,然而,我們心中也一直有一個疑問,當我們討論教育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討論什么?好像我們掌握了那么多理論,看了那么多心得,卻很難找到一條屬于自己清晰的育兒之路。
教育背后,需要的是決策的智慧和能力,在圖圖媽的文章里,我們總能感受到這種干練與清晰。
當我們像圖圖媽這樣,跳出瑣碎的日常,去思考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眼光一旦放長,眼前的問題倒小了。 除了圖圖媽之外,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還有另外兩個主人——吉米媽和啾啾媽,她們?nèi)齻都是北大碩士畢業(yè)的二胎媽媽,吉米媽和啾啾媽還在讀中科院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博士班。
她們是彼此生活中的好閨蜜,又是養(yǎng)娃路上的好伙伴。2017年同年生了二胎,她們已經(jīng)原創(chuàng)了近千篇文章,分享著自己的二胎生活,也分享著自己的育兒觀、教育觀,從早期教育,到親子關系,從學科干貨,到寶藏資源,甚至還有兒童用品、食品的專業(yè)評測。 可以通過這幾篇文章先認識她們:吉米媽:二胎家庭實錄:老大吞金,老二吃土啾啾媽:當媽之后,我徹底成了一個“野人”圖圖媽:領跑的“海淀媽”們,是教育焦慮的根源嗎?
建議大家掃碼,關注她們。你關心的問題,一定可以在她們那里找到答案。如果你想看二胎家庭的歡樂日常,那她們也是我們再好不過的朋友!
北京開學了,線下培訓機構也開始復課了,各種熱門的輔導班又開始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作為二年級家長的我,比一年級新手家長變得“成熟”了,家長的成熟不在于信息量更大,而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和節(jié)奏。
成熟也體現(xiàn)在課外班的選擇上,我不再像兩年前初入海淀黃莊時的莫名崇拜和瘋狂,孩子跟不跟得上,家長陪不陪得起,比報上什么名師班、高端班型更重要。名師講得再好,不陪讀不復習,一切都是浪費。
經(jīng)歷過半年疫情在家學習的過程,孩子坐不坐得住,學習習慣好不好,家長陪讀時間夠不夠,每個人心里都有了一個答案。
對我來說,這個答案并不正面。
首先最大的問題出現(xiàn)在我和圖圖爸身上,作為陪讀家長我們不合格。如果你還質(zhì)疑孩子小時候?qū)W習為什么要管?那么要不就是你生了個天使寶寶,要不就是你孩子還沒上小學。
孩子的自覺,最早是靠“管”出來的。主動的自律也許存在,但大多數(shù)的自律是從被動開始的,也稱為“他律”。
“人的自律有不同的層級,就像是成佛之前的孫悟空也仍然要靠緊箍咒;高級的自律就是唐僧,你不需要提醒他為什么要去取經(jīng),因為他內(nèi)心很明白目標在哪。”
我也曾試圖用講道理、鼓勵、談意義的方法告訴圖圖學習的重要性,可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方法對孩子來講就像對著沒解決溫飽問題的人空談理想。
孩子需要首先養(yǎng)成的是機械習慣,因為機械習慣帶來的好結果,讓孩子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談自律的重要性,也許才聽得懂。
一旦正向循環(huán)開始,孩子感受到自律帶來的獲得和贊賞,會激勵TA繼續(xù)自律。相反,如果因為付出不夠?qū)е麻L期沒有正向反饋,孩子會習慣自己“落后”的局面,甚至自暴自棄。
上個月,我去了上海一位雞娃博主的家里,我們聊天的一個多小時,9歲的哥哥和5歲的妹妹各自在房間里進行著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
我很驚訝這種和諧自覺的局面如何養(yǎng)成的?那位媽媽告訴我,你一定要在孩子學習之初立好規(guī)矩,養(yǎng)成好習慣,只需要1-2年的付出,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完全不用管。
“小學看家長”是我過去一年最深的總結,比起當初以為買了學區(qū)房就可以走捷徑的想法,現(xiàn)在的我很篤定:家長才是最好的學區(qū)房。
我曾經(jīng)分享過一位教育多年從業(yè)者的看法,(查看文章:小學看家長,初中看老師,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么?)
小學看家長,到底看什么?一看規(guī)劃,二看陪讀。
前幾天我和一位北京的奧數(shù)名師請教,聊起為什么以前我們小時候需要家長參與的教育決策好像很少呢,除了擇校也許就是報志愿了。
但是這個時代的教育選擇已經(jīng)多元化了:
公立教育、民辦教育、國際教育,到底選哪個?
高考還是出國?
學區(qū)派位還是點招?
課外興趣選擇哪些?
學科提高班怎么選?
......
太多的方向選擇、戰(zhàn)術選擇,需要家長來決策,所以這位名師也和我說到多年的感受:這個時代的教育,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所以,看家長首要的就是看規(guī)劃,不僅要向外看,了解升學政策、周圍孩子的情況、課外教育資源,還要向內(nèi)看,自己的孩子適合怎樣的路徑規(guī)劃,有什么優(yōu)勢可以被放大等等。
二看陪讀。家長陪讀陪什么?
我認為首先是陪習慣,預習、學習、復習,別看這六個字簡單,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很不容易。
從整理書包、記每天完成的事、獨立做作業(yè)、閱讀、預習、練字,這些最基本的事情每天跟著一輪下來,真的要花費家長至少一小時的時間。
千萬別覺得這一小時堅持下來容易,想想我們成年人的時間安排里,有什么事情能保證每天雷打不動的一小時?
曾經(jīng)一位剛轉(zhuǎn)入高端班型的家長告訴我,去了所謂的“牛娃”班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區(qū)別在于孩子的習慣,而不是智商。普通班的孩子課間都是趕緊玩,“牛娃”班的孩子們課間喝水上廁所后,主動回到座位預習。
玩,是本性;學,才是自律的結果。
其次,是陪學。
報興趣班、課外提高班,幾乎成了這屆孩子的標配,一開始我也混入到各種牛娃群,打探各種名師,然后想盡各種辦法進入他們的班。
這兩年的課外班經(jīng)歷告訴我,課上的學習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努力來自于家長和孩子課后的付出。
還記得我曾經(jīng)分享過海淀名師拒絕我們東城家長拼班的故事嗎?(查看文章:領跑的“海淀媽”們,是教育焦慮的根源嗎?),老師們太清楚了,想獲得好的學習結果,家長必須付出很多。
海淀一個知名機構的老師也告訴我,他曾經(jīng)在海淀、東西城、朝陽都上過課,孩子們的條件其實沒有區(qū)別,學習能力差別不大。
差別在于同樣20個人的班課,海淀家長恨不得來30人,一家來兩個家長是常事,一起記筆記聽課,回家給孩子復習;東西城能來15位左右家長;朝陽家長會把孩子準時送到,但是陪聽課的家長也就5位左右。
這里,沒有任何地域歧視,只是一種現(xiàn)象,大家可以各自評斷。未必說朝陽家長的適當放手就是錯,只是在小學階段,很多課外班的知識點有了家長的復習陪讀,才能真正有效果。
而我,之所以給自己評分不及格,就是因為圖圖的很多課我和圖圖爸都無法陪讀,事實證明,孩子的學習效果就不理想。
因為,課外機構的很多提高內(nèi)容,根本不是課上45分鐘就能掌握的,家長不聽課,連解題思路都講不清。學費白花,孩子的時間白費!
作為一個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有了第一年的反思總結,我想做得更好,比去年的自己更好。
看過了周末清晨7點半的海淀黃莊,我知道有這么一群家長的存在,他們在陪讀的路上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
拍攝于周六早上8點的銀網(wǎng)中心(海淀黃莊)
也許多年后我也做不到他們的付出,但在自己精力資源的范圍內(nèi),我們都應該和孩子一起,每一天都在進步,走出自己的節(jié)奏,迎來屬于自己的進步。
-END-
來源:三個媽媽六個娃,圖圖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