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牧師和他的太太因兒子離家出走而煩惱不已,他們找到一位心理咨詢師,向他訴說他們的苦楚。
咨詢師的一句“你已經(jīng)詛咒兒子多久了?”讓老夫婦驚訝不已。
當(dāng)咨詢師將“詛咒”解釋為“詛咒是指說另一個人的不是”時,牧師低著頭說“他一出生我就詛咒他到現(xiàn)在,可是結(jié)果無效。”
咨詢師給他們開出了“我要挑戰(zhàn)你和你的妻子,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當(dāng)你們想到這兒子時,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我要你們禱告,求上天賜福給他。當(dāng)你們說起兒子時,要記得他好的一面,說他的好話”的藥方。
牧師夫婦堅持服用咨詢師的“藥方”,十天后,他們接到了兒子報平安的電話;兩周后,他們?nèi)胰嗽谝黄鹁鄄停⒄f出“很享受和你在一起”的話,飯后,兒子跟隨父母回到了家,父親真誠地請求兒子原諒自己,他們開始和好。
如果連家長都嫌棄自己的孩子,還有誰會憐憫、疼愛他們呢?
我很羨慕故事中這對父子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之心,短短兩周的時間,祈禱和祝福填平了他們之間的代溝和裂痕。
可是在很多家庭中因為父母的拳頭、譏諷、挖苦、嘮叨而使孩子越來越疏遠親人,輕者表現(xiàn)出沉默、逆反,重者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甚至?xí)x家出走。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愿意選擇惹父母、老師嫌,誰不想成長為父母的榮幸、老師的寵兒呢?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捫心自問,如果連家長都嫌棄自己的孩子,還有誰會憐憫、疼愛他們呢?
常常聽到一些母親大聲羅列孩子的不是“學(xué)習(xí)不刻苦、好高自大、眼高手低、不懂的刻苦學(xué)習(xí),將來有他受的”云云,問題看似處在孩子身上,實則根源在于父母,如果家長換一種角度考慮問題,幫助孩子樹立學(xué)習(xí)的自信,進而發(fā)展他的學(xué)習(xí)興趣。
當(dāng)我們愿意祝福他人時,上天也會看到我們的祝福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很多時候,我們在嘮叨孩子的同時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也不妨服用一下文中咨詢師的“藥方”,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賞識,長期以往,你一定會感到自己的孩子很優(yōu)秀!
當(dāng)我們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咒詛他們時,上天也會看到我們的祝福。我們種的是什么就收獲什么。如果我們?nèi)鱿轮湓{的種子,我們就收獲咒詛;若我們?nèi)鱿伦85姆N子,我們收獲就是祝福。
當(dāng)我們真心真意愛孩子的時候,孩子真的會很高興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