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放學后,我們可以先花幾分鐘跟孩子聊聊天,談?wù)勑摹?/div>
比如問問孩子學校有什么好玩的事,讓他在傾訴中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愛。
或者問問他有什么好的表現(xiàn),及時肯定他的進步,讓孩子在鼓勵中增強自信。
或者問問他是否有不懂的地方、是否需要幫忙,讓他在描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反省,不斷進步。
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
讓孩子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網(wǎng)上看到一個故事:
放學后,孩子說「餓了」。
媽媽問他:你考慮一下,是要先寫作業(yè),還是要先吃點東西?
因為之前被教育過「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寫作業(yè)」,孩子便說:先寫作業(yè)!
可他實在太想吃東西了,根本沒辦法集中精力。
他一會兒問媽媽「我們晚飯吃什么呀」,一會兒又自我安慰「今天我要吃兩大碗!
最后,他一邊吃零食一邊寫作業(yè),平常一個小時就完成,七點多還沒寫完。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是最耗能的器官,人在饑餓狀態(tài)下,注意力是無法集中的。
讓孩子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他才不至于在饑餓的狀態(tài)下,心不在焉地寫作業(yè)。
我們可以提前孩子準備一些體積小、營養(yǎng)價值高的零食,比如水果、酸奶、奶酪、堅果、餅干等,既幫助孩子補充能量,又不至于使他吃太撐。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孩子餓了就馬上做晚飯給他吃。
一是因為做飯耗時長,二是飯后人體血液集中在胃部而非大腦,孩子容易犯困,寫作業(yè)效率反而不高。
稍事活動,放松一下神經(jīng)
前不久,長沙一個爸爸上了熱搜。
因為他要求孩子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再寫作業(yè),并硬性規(guī)定「沒玩夠2小時,不準寫作業(yè)。哪怕是下雨天,陽臺遠眺也行!
大家都夸他是一位好爸爸。
撇開陪伴不說,僅「運動>寫作業(yè)」這個認知,就很有遠見。
腦科學家洪蘭認為,運動時,大腦會產(chǎn)生三種神經(jīng)傳導(dǎo)物質(zhì):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物質(zhì)有助于神經(jīng)元連接,促進大腦發(fā)育。
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愛運動的孩子,自控能力比疏于運動的孩子高50%。
馬云也說過:「孩子放學回家最應(yīng)該做的是什么?是多做運動,多搞藝術(shù)!
因為未來機器會取代很多傳統(tǒng)職業(yè),孩子未來更需要創(chuàng)意。
放學后,與其逼著孩子心不在焉地寫作業(yè),不如給他5~10分鐘時間活動一下。
比如可以讓他做個俯臥撐、仰臥起坐,或者跳跳繩,讓孩子緊繃了一天的神經(jīng)稍作放松。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每天放學后先跳繩10分鐘,各種跳法換著來,跳累了,坐下喝喝水,然后才開始寫作業(yè)。
也可以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帶著孩子稍事活動。
網(wǎng)上看到一位媽媽,每天放學后先帶兒子去小區(qū)的健身器材處逗留幾分鐘,讓兒子在雙杠上玩一會兒,然后再回去寫作業(yè)。
孩子在學校一整天,大腦已經(jīng)塞滿了加減乘除,適當活動能幫孩子換換大腦,舒緩一下緊張神經(jīng),用活動后的一身朝氣來面對作業(yè),效果也許更佳。
給孩子準備一個獨立學習空間
綜藝《放學后》中的小肯,做作業(yè)特別慢,原因就在于他的書桌設(shè)在客廳。
開始寫作業(yè)了,他只想做應(yīng)用題不想做口算,媽媽就惱了。
母子倆剛爭辯了幾句,在沙發(fā)上玩手機的姥爺趕緊出來緩和氣氛,爺孫三代一番唇槍舌戰(zhàn),頗為熱鬧。
好不容易安靜下來,姥姥又拿著紙和鼻藥過來了,堅持讓小肯用一下藥再學習。媽媽覺得姥姥有點干擾,姥姥說:「一下子就完了,半分鐘的事……」
祖孫三代你一言我一語,又是一番爭執(zhí)。
就算大家不吵了,小肯也很難安靜下來。因為客廳是個公共區(qū)域,書桌周圍不時有人走動。
一會兒是姥爺在掃地,一會兒是姥姥和媽媽輪番進出廚房。而且只要他們經(jīng)過客廳,就過來「關(guān)心關(guān)心」小肯。
小肯一邊寫作業(yè),一邊不時跟這個搭腔、跟那個搭個訕。一個小時過去了,他連一篇課文都沒讀完。
成長觀察員王琳說:「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就沒有那么多人去打攪他,讓他分散他的注意力!
孩子自控能力不足,一個整潔安靜的獨立空間,是他專心寫作業(yè)的必要條件。
進入小學后,我們就要為孩子專門劈出來一個獨立的學習區(qū)了,周圍最好不要有電視、沙發(fā)等干擾。
家長最好也不要玩手機、看電視等娛樂活動,就算聲音吵不到孩子,但潛在的誘惑也會讓孩子分心。
陪孩子,但不做監(jiān)工
王琳也有過陪孩子寫作業(yè)的彎路。
兒子寫作業(yè)時,她像一個監(jiān)工一樣,坐在旁邊死死盯著。
兒子長大后卻說:「媽媽,你陪在我身邊做作業(yè)的那段日子,就是我的噩夢啊。」
一眼不眨地監(jiān)督孩子寫作業(yè),家長累,對孩子也是一種干擾。
被盯著的孩子,往往緊張兮兮的,總擔心這里寫錯了會挨罵,那里沒寫好會挨批,注意力都用來看家長臉色了,而不在寫作業(yè)。
如果家長還在旁邊不時地催促、糾正,孩子慢慢就會在情緒上與家長對立,事情開始走向惡性循環(huán)。
陪孩子寫作業(yè),不等于盯著他寫作業(yè)。
而是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家長隨叫隨到,完成作業(yè)后,家長及時檢查。
整個寫作業(yè)的過程,讓孩子自己把握。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在培養(yǎng)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制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jīng)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nèi)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自由的孩子,才有資格談自覺。
實現(xiàn)「寫作業(yè)自由」的孩子,才能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愿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自由的快樂。
作者:李核桃
來源:凱叔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