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學校,這是一所被稱作全世界最自由、最民主的學校。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獨特的教育模式曾經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也引發(fā)了關于夏山模式的諸多討論。
學校創(chuàng)辦者尼爾更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但是,純粹強調自由和民主的學校真的就好嗎?
........................................
試想一下,有這么一所學校,學生可以自行選擇上課或不上課,不論缺課多久也不會受到責罰。而且這所學校沒有正式考試,考試也是以輕松談話的方式進行。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然而英國確實誕生了這樣一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學校。
這所學校名叫夏山學校,他們的校長A.S.尼爾(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在談及建立這所學校的初衷時,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寧愿培養(yǎng)一個快樂的街道清潔工,而不是一個神經質的總理。”
尼爾寫作的《夏山學校》一書當年一經出版,就迅速在全球掀起了持續(xù)不斷的“夏山熱潮”。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各種膚色的學生紛紛前往夏山就讀。
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學校呢?
夏山學校坐落于英格蘭東部Leiston小鎮(zhèn),創(chuàng)立于1921年
尼爾一度被父親認為是殘次品
卻創(chuàng)辦了20世紀最偉大的學校
在介紹這所學校之前,我想先講述一下校長尼爾的故事。
尼爾從小在具有濃厚加爾文主義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并在父親執(zhí)教的鄉(xiāng)村學校完成了早期學業(yè)。由于兒時學業(yè)上的失敗,尼爾一度被父親認為是殘次品,從未得到過來自家人的認可和理解。
因此,14歲時起,尼爾就開始了半工半讀的打工生涯,做過秘書、布店學徒和實習教師。
而在從愛丁堡大學畢業(yè)后,他又先后從事過格雷特納學校的教師和刊物編輯等職務。
這段獨特的成長經歷讓尼爾開始反思傳統的教育方式。他認為壓制天性的家長式教育風格會讓學生失去挑戰(zhàn)勇氣。
即便學生接受的是備受推崇的精英教育,也存在難以回避的弊端 —— 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正如《優(yōu)秀的綿羊》一書中提到的,美國頂尖名校教育系統存在的一大問題在于向學生灌輸一套不受歡迎但又被迫接受的價值觀。
雖然這些學生后來成了各行業(yè)精英,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失去了自我,成了缺乏靈魂的學習機器。
此外,高壓式的教育方式還在年輕群體中埋下了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種子。盡管多數中產階級不缺物質享受,但相伴而生的焦慮情緒卻很難得到緩解。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害怕脫離主流,懼怕改變和擔心階層下滑。
傳統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讓尼爾對現有學校感到失望。在一戰(zhàn)爆發(fā)期間,對學校傳統教育徹底失望的尼爾,決定創(chuàng)辦一所能為學生帶來快樂的學校,學生不再需要主動去適應學校,而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校去適應學生。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引導下,夏山學校應運而生。
那么,夏山是如何讓孩子獲得自由和快樂的呢?
尼爾做的第一步是賦予孩子們參與決策的權利。夏山每周舉行的學校成員大會,給了每個學生以民主投票方式參與制定及完善校園規(guī)范的機會,也讓那些曾因學業(yè)表現不佳而產生自卑情緒的孩子重拾了自信。
據一名夏山畢業(yè)生回憶,從成員大會上學到的遠比在課堂上學到的多。在大會上,他們能對遇到的問題暢所欲言,并與老師和同伴們共同尋找解決辦法。
此外,夏山還為孩子們提供了隨時親近自然和自由活動的環(huán)境。
在夏山學校看不到高檔的校舍、先進的實驗室或者由知名建筑師設計的教學大樓。而是一大片的空曠草地、很有些年代的大樹。
除上課外,學生可以體驗爬樹、挖土、騎車、自己動手做玩具槍。這種顛覆傳統性校園做法,來自于尼爾本人對傳統學校課程的深惡痛絕。
“我看到在大學里的學生,他們知道的很多,辯論對答如流,古文出口成章,但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卻稚嫩如嬰兒。一般教科書很少提及人性、愛、自由,這種教育制度如果繼續(xù)下去,只會讓人繼續(xù)分離知識與感情,”尼爾說。
事實上,說這話的尼爾本身也與那些端著權威架子的校長大相徑庭。他的親民性讓很多孩子愿意將他作為傾訴對象,就有年輕男孩曾主動找他傾訴早戀的煩惱。
正是尼爾校長對自由和愛的推崇,才讓夏山遠離了傳統學校的約束與壓迫,打破了孩子們對教師和權威的恐懼,誠實面對自己,面對生活,也擁有了不隨波逐流、勇敢做自己的勇氣。
夏山學校的學生后來怎樣了?
雖然同樣接受的是自由教育的熏陶,但從夏山畢業(yè)的學生之后的職業(yè)發(fā)展路徑卻全然不同。
在1949年,當時的英國教育部對創(chuàng)辦28年的夏山學校考察后出了一份《英國政府督學報告》,對夏山教育的成果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其教育并不與世俗的成功背道而馳。
這部分是因為夏山的畢業(yè)生中不乏擔任英國皇家電器機械工程兵上尉、炮兵中隊長和轟炸機隊長等軍事人才,也不缺幼兒園教師、皇家學院榮譽會員、報紙專欄作家和四大公司市場調查主管這樣的教育、商業(yè)領域人才。
還有部分學生進入劍橋大學、皇家藝術學院、倫敦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等知名學府繼續(xù)深造。
當然,也有一些夏山學生畢業(yè)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完全脫離了常規(guī)軌跡。
費雷爾就是典型。在校期間對上課興趣乏乏的他,把在夏山的時間幾乎都投入到了研究陶器和木工等手工藝上。
因而,在費雷爾十五歲離開夏山時,他還是一個對如何讀書、寫字十分陌生,也缺乏明確職業(yè)規(guī)劃的男孩。但即便如此,他卻通過“搭便車”的方式,在五年間完成了邊打工邊旅游的全球旅行。
在土耳其賣過牛仔褲,在科威特賣過血,在以色列合作農場工作過,在印度當過電影群眾演員;在澳大利亞當過礦工,還參與過巴基斯坦和印度人道救援組織工作,如今費雷爾的足跡早已遍布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有學生選擇在畢業(yè)后,一邊在倫敦當售貨員,一邊努力完成職業(yè)音樂家的夢想,希望在職業(yè)生涯中延續(xù)對音樂的熱愛。
還有部分夏山學生在畢業(yè)時已對未來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道路有了十分明確的規(guī)劃。比如在時裝業(yè)工作的Lucie,雖然在畢業(yè)后將一年時間奉獻給了父母,但之后一直在一家時裝學校學習設計時裝、帽子和圍巾。
在談起在夏山學校的學習收獲時,Lucie提到,雖然夏山看上去有點嬉皮士,但學校教會了她如何在有限空間里生活,如何分享、幫助他人及與人和諧相處的方法,讓她懂得如何去照顧好自己和身邊的人。
夏山培養(yǎng)的學生勇于表達自我的特質,在他們步入職場后也被保留了下來。一名叫Dominic的學生表示,他最欣賞夏山的一點就是學校所賦予的自由表達權利。
當然,也不乏一些學生將夏山帶給他的體驗與需要感情訴求的職業(yè)相融合,將自由教育的靈魂帶到校園之外。
丹尼就是其中一員。如今,他在倫敦醫(yī)院負責改善醫(yī)患關系。憑著在校期間培養(yǎng)的良好的情感溝通能力,他在接手新工作時表現得游刃有余,能與不同層面的人士隨時隨地進行順暢的交流,無論對方是一名患者還是工作人員。
除了良好的溝通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同樣是夏山贈予每位學生的一份寶貴禮物。這也意味著當夏山學生在未來真正遭遇經濟危機等特殊時刻時,都能冷靜地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
隨丈夫一起移民毛里求斯島的Francis在提到夏山學校時,表示這所學校讓她學會了容忍和嘗試做自己,而不再拘泥于社會對女孩的各種要求和定義。
如今的她是一名幼兒教師,同時養(yǎng)育著六個孩子,對縫補仍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熱情。在遇到來自他人的不理解和不公正看法時,Francis也可以坦然做自己,按她的說法是,“如果這讓你不高興也沒關系”。
那些無論曾在公立或私立學校受挫,覺得自己是loser的孩子,抑或試圖取悅他人的問題孩子,都能在夏山找到治愈,也能在這里得到應有的尊重,重獲生活的勇氣。
夏山:烏托邦式教學下,
學生無法適應社會?
那么,作為世界上最自由的學校,夏山是否對家長和孩子們就是完美和理想的選擇了呢?其實未必。
夏山學校的自由教育模式雖然已得到世界各地部分學校的推崇和效仿,實際上卻很難在大范圍內進行復制和推廣。
一方面學校本身帶有的校長本人的教學風格過于突出,另一方面如此超前的教育方式在設立之初就顯得過于理想化。雖然尼爾希望給孩子們在世界的一角搭建一個烏托邦式的校園,但學生畢業(yè)后面對的社會卻與夏山營造的平等與自由氛圍有著天壤之別。
在一本《夏山學校畢業(yè)生》書中,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側面了解這所學校難以回避的痛點,最直接表現在學生難以適應社會上。
有夏山的校友在反思時提到,夏山的民主精神影響了他一輩子的行事方式,讓他不懼怕任何權威,同時也不會試圖成為孩子們的權威。
但這種自由精神有時也成了他們適應社會的阻礙,因為他們很難按部就班,聽從指令。
“有的夏山人可能不容易融入社會,因為很多工作環(huán)境等級分明、規(guī)章瑣細。工作中難免有人級別比你高,或者你的級別比別人高,但恐怕夏山人很難真正適應這種有等級區(qū)別的工作環(huán)境,因為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中所有人是平等的。”
這段話的背后揭示的正是很多夏山校友在畢業(yè)后面臨的真實處境,對一名習慣了夏山自由與平等規(guī)則的學生來說,當他要開始重新適應真實世界中隱含的各種形式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并與熟悉這套規(guī)則和玩法的公立及私立學校精英一較高下時,夏山校友的短板就會表現得十分明顯。
這也是為什么在金融、法律等對專業(yè)度要求極高的行業(yè)很難找到夏山校友的身影,而技術類和手工類等對動手能力有更多要求的領域,成了大部分夏山學生畢業(yè)后的首選。
也許很少有學生家長能達到尼爾期望的真正相信“兒童是自由的”,而符合家境殷實條件的中產家庭也未必愿意冒風險送孩子去上一所畢業(yè)后很難保證幫學生找到高薪謀生職業(yè)的學校。
但夏山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仍能給傳統體制下的學校和家長一種啟示,讓他們試著往自由的方向逐步做出改變。
即使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孩子們也需要來自學校和家庭雙方的自由空間去釋放和發(fā)展他們的天賦。
如果校方和老師們都能以更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適時拋開教條式的教育方式,傾注心力去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相信這份寬容和愛能讓孩子們真正體會自由教育的核心,并在未來無論經歷何種境遇仍能保持這份對于生活的熱愛。
作者:Kate,來源: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