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家長該做些什么?(五、做好“吃虧”的準備)
當我們把孩子送進小學,家長的心里要做好準備:孩子開始漸漸獨立了,我們要慢慢放手,家長不要把控得太緊。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有了獨立的交往空間,他開始自己出發(fā)去交朋友。他的朋友可能來自同班,可能來自隔壁班;也可能來自高一年級,來自選修課、社團活動等不同的學習組織中。他們的交往,你不能百分百地了解,更談不上百分百地把控了。即便是老師,在孩子學校里發(fā)生的一切也不是百分百地了解,老師也無法百分百掌握孩子的交往情況。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是怎么交往的?我的孩子還那么小,會不會被欺負、會不會吃虧?
孩子自然有孩子的交往方式,也許他們用交換玩具的方式進行溝通,也許他們是約著課間一起玩,甚至一起去看大樹下的螞蟻搬家、一起去軟草坪地帶挖蚯蚓。這是他們自己的世界,我們盡可以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尋人際關系的處置,去適應這個社會。家長不必事事都尋根問底了解各個細枝末節(jié)。讓我們給孩子一些獨立成長的空間。
也許有一天回家時,你看到孩子身體某處磕破了皮有了小傷口,你會怎么辦?心疼不已,那是肯定的。如果孩子說沒事兒,就是玩的時候碰傷了。雖然受傷了,孩子還挺樂乎的,沒有情緒上的不愉快。我建議你不要大驚小怪,這點小傷小痛真的不算什么,一路成長,哪個孩子身上不留疤?身上留疤是小事,心上別留下疤痕就是了。
如果說,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無意碰傷的,或者是“被小伙伴撞了一下腰”而受傷的,你可以接受。但是,也有可能真的被欺負了呢?
如果,因為兩人鬧矛盾了互掐而受傷了,你需要和老師報告一下,讓老師去處理。千萬別自作主張找上門去理論。你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很難堪,會讓孩子失去一些朋友。
今天我想和大家說的還有一種吃虧是:孩子被老師批評了,被老師誤解了,怎么辦?
如果孩子一直耿耿于懷,無法釋然,我覺得你要和老師正式地溝通一下,坦誠地交流一番。不要太過隱晦、太過婉轉,直接交流,就事論事,都能解決。
如果孩子覺得沒什么,而你自己一直耿耿于懷,那就不必要了!你不要以成年人的心態(tài)去解讀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諸如座位編排偏角落了、排隊太靠后了、班干部沒選上、評優(yōu)評先沒有被推薦,如此種種,真的不是吃虧!千萬不要在意這些事情。培養(yǎng)孩子寬容大度的品行,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那么,在這些事情上,就是一種歷練。孩子受點委屈,也不必太大驚小怪。
我們還要教會孩子悅納別人,教會孩子多看別人的長處。不要總是盯著同伴的缺點和自己比,要充滿自信地看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這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培養(yǎng)出陽光的性格。
學校里、班級里會有很多工作需要孩子去完成。這些工作,可以老師做,校工也可以做。但是,學校老師總喜歡讓孩子們去做,因為這里有教育玄機。比如:澆個花,搬個椅子,關的電燈,分個餐具……等等小事小活,孩子們干得不亦樂乎。一年級的小小孩,有時候會干活干得忘了本職工作——忘寫作業(yè)了,也許他還是在以勞動之借口逃避作業(yè)呢。這時候,家長會氣不打一處來,甚至譴責學校:這么小的小孩,做這些事合適嗎?老師怎么連作業(yè)都不管了,整天讓孩子當值日生搞衛(wèi)生?……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別急別惱!孩子喜歡做事,也許是因為他在別的地方找不到成就感,而用勞動來獲得別人的認可與贊嘆。也許是他的境界比我們成年人要高、他的思想比我們要純凈,他就是純粹地為了干活,覺得干活有意思!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多勞動、多付出,這是吃虧了,這一種吃虧真的難能可貴,我們要好好保護它。人要有責任感,他用這種方式在實踐、在成長;人活著要給別人帶去美好,他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家長應該感到欣慰才對!
總之,孩子讀小學了,他獨立成長的空間大了。我們要學會放手,要愿意看到孩子成長路上的磕磕碰碰、連同一次次“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