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十年前的片子。
2014年開播至今,豆瓣僅365人看過,評分卻高達9.0。
進一步深挖這部紀錄片發(fā)現(xiàn),攝制組跟拍時間超過15年,從四川到廣東,再從廣東到西藏、貴州、浙江……貫穿中國90年代到21世紀。
影片主人公是從四川到廣東打工的三姐妹——陳鳳英、陳秋芳、劉永芬。
三姐妹一同從四川出發(fā),來到大城市尋找命運翻盤的機會,但在命運分岔口,她們分別走向了自己人生的歸途。
在這個慕強時代,那些來自草根階層的平凡人們,他們的夢想,被人看到。
這不是一些勵志和雞湯故事,只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真實的生活過往。
廣東東莞,中國最著名的打工地之一。每年來到這里尋找生存之道的人不在少數。
陳鳳英、陳秋芬、劉永芬三姐妹同樣跟隨著“民工潮”從四川來到東莞,成為一名流水線上的女工。
流水線的工作就像無形長繩拉著三姐妹每天工作12小時。
早上八點起床,在食堂吃過早飯后,她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除了中午和傍晚的休息時間外,她們都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直到夜里十二點。
這種看似苦工的工作,卻是出于自愿。
三姐妹拿著在工廠工作三年攢下的錢,回到老家,背包逐一打開,里面全是城市的“新鮮玩意兒”。
最新款牛仔褲、電動剃須刀、娃娃的新衣服,這些都在東莞流水線上第一次實現(xiàn)。
一直到1999年,在工廠工作薪資始終沒有太大漲幅。三姐妹決定趁著還年輕,再到社會闖蕩一番,好碰碰運氣。
那年,正好迎來西部大開發(fā),妹妹陳秋芬跟著丈夫一起去了貴州。
姐姐陳鳳英舉辦完婚禮后,也像妹妹一樣,向西而去,來到了西藏。
這是陳鳳英夫妻倆第一次進藏。
劉進偉一路高原反應,陳鳳英一路幫他扯痧。
車子不停地壞,只能走走停停修補一下,西藏零下氣溫,也讓陳鳳英夫妻倆不好受。
原本三天三夜的路程,第四天才走到一半。
歷經種種磨難和艱辛,走了七天七夜后,陳鳳英夫婦抵達日當鎮(zhèn)。
日當鎮(zhèn)作為西部大開發(fā)的交通樞紐,往來車輛人流不斷,陳鳳英夫婦來到這里就是要開辦日當鎮(zhèn)第一家川菜館,取名“交通餐廳”。
這不是一個需要競爭的生意,需要的只有勤奮。
在西藏冬天的清晨六點醒來,天氣清冷得可以呵出哈氣,但緩緩爬上來的晨陽能帶給陳鳳英一種格外的平靜和撫慰。
盡管辛苦,但是在這里的收入是他們在東莞收入的八倍,這個奇跡鼓舞著他們不要命地繼續(xù)苦干下去。
轉眼,他們在這里呆了五六年。
繁華與混亂激烈碰撞,希望與掙扎相互交織。隨著工程項目的竣工,“交通餐廳”沒有了往日的煙火氣,前來吃飯的人似乎也在一夜之間蒸發(fā)了,收入開始明顯減少。
就在這時,陳鳳英接到遠在廣西的妹妹電話,說那里有錢賺。
兩人當即決定關掉餐館,到廣西去。
他們的生活哲學極簡單:哪里錢就往哪里去。
誰知一切并不如在西藏那般順利。
妹妹進入的一個傳銷組織,讓陳鳳英夫妻倆來廣西是為了發(fā)展下線。
后來陳鳳英有所醒悟,為了把妹妹拉出火坑,陳鳳英夫妻倆倒貼了一萬多塊錢。
后來,他們想回西藏承包工程隊的食堂,差點被騙40萬;去云南做建材生意,虧了兩萬多;回老家開飯館,也沒掙到錢......
生意失敗后,一個農民工試圖進入商業(yè)市場的夢想破滅。
在沒有家庭和學歷作為依靠的背景下,陳鳳英該如何選擇想要的生活?
沒人能給出答案。
在陳鳳英踏上了回家路程之時,妹妹陳秋芳正在為創(chuàng)業(yè)二次失敗,迷茫中。
陳秋芳覺得自己還年輕,有資本可以再“折騰”一下,于是開啟了自己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
憑借自己裁縫手藝,他們在縣城租了一間鋪面,經營精品褲服裝店。
這是一種非常適合縣城消費,物美價廉的西褲,平均每天可以賣出十多條,收入開始持平。
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沒能讓她躲過一劫。
陳秋芬的褲子店生意一再虧錢,只夠勉強維生。
好在這些年他們攢下了30萬的存款。
陳秋芳決定花5萬重新裝修店面,加盟品牌皮鞋“蜘蛛王“,開始買皮鞋,又花了10萬進了一批新貨。
這是陳秋芳的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
越難的時候,越容易放棄,但只有堅韌和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迎接終點。
她不愿就此墮落,也不想到處奔波,她一直告訴自己:“留在麻江,哪也不去了。”
剛開張,他們租來幾輛面包車,掛著自家招牌,在縣城里繞了好幾圈,一連三天用這種最直白的宣傳方式,提高店里的知名度。
好在,宣傳起到效果。開業(yè)第一天,就賣出了七雙皮鞋,利潤700元,陳秋芬看到了希望。
陳秋芳已經熬過了最拮據的那些日子,現(xiàn)在已經在開始盤算著再努努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
只是,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但人與人之間的藩籬,也至少還有一刻因為“奮斗”與“夢想”的光亮而溶解。
表妹劉永芬則是一直在浙江溫州的工廠打工,后來被朋友忽悠到自己的工廠幫工。
廠里的生意一落千丈,有時一天也干不了什么活,上班打卡,坐等下班,一天就過去了。
劉永芬夫妻倆拿著每月到手的四千元工資,日子過得非常艱辛。
剛來溫州時,她也揣著夢想,為了給遠在家鄉(xiāng)的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
有時老天爺確實不公平,見不得人活得安穩(wěn)。
劉永芬的女兒在一次外出時被人販子拐走了,帶著她的爺爺直到打完牌,才發(fā)現(xiàn)孫女不見了。
得知消息的劉永芬夫婦連夜從溫州趕回了老家,到家時,孩子已經失蹤了三天。
他們來到孩子走失的地方,想從中了解到當時的信息,可卻無功而返。
孫女的丟失,讓老人愧疚不安。
他每天去縣城四處尋找,每個車站,每個街道,只要是人流量多的地方,他都貼上了尋人啟事。
幾年來,老人一直沒有放棄,發(fā)了退休金,就立馬花錢打聽孩子消息。
劉永芬的女兒失蹤后,在政策允許下,她又生了一個孩子。
為了不重蹈覆轍,劉永芬沒有選擇再出去打工,而是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一直在老家照顧他。
雖然全家人都很思念,曾經那個丟失的孩子,但小兒子的到來,也為這個家?guī)砹诵碌南M?/div>
但是,迫于生計壓力,劉永芬決定這次帶著兒子一起外出打工。
依舊是工廠,12個小時的工作時長,每天下午五點接兒子,再回到工廠繼續(xù)加班到夜里十二點,這樣的日子堅持了一段時間。
劉永芬一直辛苦地打拼,但她無法解決的,是兒子在溫州的生活讀書問題。
她并不奢望落根城市,只是想讓孩子能夠平安。已經失去了一個女兒,她不能再失去一個兒子了,她只能把兒子送回老家由公婆撫養(yǎng)。
沒有積蓄,又看不到希望,這樣的日子不知還要過久。又趕上工廠停工,距離春節(jié)三個月,劉永芬回到了老家。
毛姆說,在這個并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
陳鳳英夫婦在經歷了兩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決定在縣城買房。
交完房后他們一刻也沒閑著,在縣里家居城,親手挑選各種家具,家里的一切,都是用的新東西。
至此,陳鳳英一家完成了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大年初六,他們搬進了新家,這天來了很多父老鄉(xiāng)親。
在縣城一家大飯店,大擺筵席,這樣的場面,和當年兩人結婚時的場面,大不相同。
妹妹陳秋芬的皮鞋店收入穩(wěn)定,他們拿出所有積蓄28萬,在貴州麻江買下了一套二手房,從此這里安定下來。
一家四口漂泊十多年,終于在異鄉(xiāng)有了一個安放身心的落腳之處。
表妹劉永芬一家拿著自己十年來打工賺的20萬,在老家蓋一棟三層小樓。
從貧困山區(qū)走出來,落根于城市,簡單如塵埃的普通日子,卻被她們的勤勞和努力開出了花兒來。
2013年春節(jié),三姐妹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分別從西藏、貴州和浙江回到了家鄉(xiāng)武勝,這是這個大家庭十多年來第一次大團聚。
影片中三姐妹的故事定格在2013年。
陳鳳英、陳秋芳、劉永芬,她們都在各自的人生河流中奮力地打拼著,努力著。
有人說,三姐妹的人生,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寫照。
雖然三姐妹因為生活時常崩潰卻總能快速自愈,遭遇打擊又能重新站起,流盡一身血,托起一個家。
三姐妹很平凡,但她們卻讓我們看到,平凡人面對苦難最好的方式:
被生活反復揉虐,但永遠積極樂觀地熬下去。
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有些事情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努力,勤奮,奮斗,可以填滿之間的溝壑。
在看過無數個深夜和黎明之后,依然用殷殷熱血,去澆灌自己平凡卻因為奮斗而發(fā)光的靈魂。
來源:鳳凰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