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譽。其建筑空間和自然景色融為一體,洞庭橋設,殿閣倒影,泉水流淌,古槐婆娑,特別是楹聯(lián)匾額點綴其中,呈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晉祠保存了從宋代以來的楹聯(lián)匾額200余副。文字大多為名家手筆,或敘事繪景,寓意深長,或書法遒勁,古樸典雅。從中可以領略其深邃的哲理,欣賞其優(yōu)美的文字和精湛的書法藝術。
日上山紅赤縣靈金三劍動,
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
此聯(lián)位于云陶洞洞門兩側。“陶”字在此讀作“窯”,取自《詩經(jīng)·大雅·綿》:“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云陶”二字取自傅山先生七絕《宿云陶》:“霧柳霾花老眼憎,云陶穩(wěn)睡拔雞鳴;晉祠三日無吟興,只憶觀瀾智勇生。”此詩寫于傅山先生隱居晉祠期間,是他對過往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在隱居期間,他吟詩作畫,潛心著述。傳聞傅山先生招待朋友必煮茶,因此有人也將“云陶洞”稱作“茶煙洞”。“石室茶煙”也就成了著名的晉祠內(nèi)八景之一。
此聯(lián)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含蓄地表達出傅山先生對于當時政治局勢的看法,以及自己堅定的政治態(tài)度。雖然隱居山林,但依然不忘國家政事。上聯(lián)的首字“日”和下聯(lián)的首字“月”,運用拆字法,組合起來就是“明”,指代明朝。上聯(lián)“紅”“赤”,皆為朱紅色,隱喻暗指“朱”,明朝帝姓。下聯(lián)“珠”,諧音為“朱”,“明”指明朝,二字連起來意即朱姓明王朝。
朝陽升起,山河紅彤彤一片,期待已久的光明日子就要到來了。華夏大地有人會揮舞起斬白蛇的靈金長劍,帶領反清的義士們揭竿而起,為自己的理想奮勇戰(zhàn)斗。日往月來,時光變遷,逝者如斯,那些反清復明的義士們,從未忘記初心,一顆顆心始終是忠誠于朱明王朝的。全聯(lián)表明了傅山先生對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堅定信念,對明王朝的無限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