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亚洲视频视频在线,日韩激情乱码精品在线

  • <delect id="q4g64"></delect>
  • <center id="q4g64"></center>
    <rt id="q4g64"><code id="q4g64"></code></rt>
  • <ul id="q4g64"><dd id="q4g64"></dd></ul>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鋼琴嗎?- 精神富養(yǎng)、我的琴童之路
    米歇爾·奧巴馬的自傳《成為》一書是在201811月出版的,目前已被譯為30多種語言,去年5月在美國影視點播網(wǎng)站Netflix上也出了同名紀錄片。




    我平常很少看名人傳記,對常常帶著“自我洗白”意圖的自傳更是敬而遠之。但是,在這本書剛出版時我就買了有聲書(由米歇爾自己朗讀),在上班路上斷斷續(xù)續(xù)地聽完。當時想讀這本書,一是因為奧巴馬是我在美國7年生活中的在職總統(tǒng),也是我最有親身體驗的一屆總統(tǒng);二是正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作為“少數(shù)人種女性”的我,很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個秀著引以為傲的肱二頭肌的成功職場女性,有沒有東西可以教給我。
    她沒有讓我失望。米歇爾在書中,以出人意料地接地氣的口吻,和我們講了那些“繁華背后的故事”。在讀完這本書的兩年多之后,許多細節(jié)說實話已經(jīng)記不清,但是,今天來聊聊書中最讓我產(chǎn)生共鳴的部分:她的成長經(jīng)歷,其原生家庭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方式,以及她作為“琴童”的童年。


    精神富養(yǎng) – 父母的耐心從何而來?

    一提到“south side of Chicago”(芝加哥南部地區(qū)),任何一個美國人都會心領神會地和你筆出街頭小混混的嘻哈手勢。這個從芝加哥中國城以南延展開來幾十個街區(qū)的區(qū)域,是美國著名的黑人聚集區(qū),整體治安從20世紀初以來就令人堪憂。我曾就讀的芝加哥大學就在這個區(qū)域,其雇傭的校警更是全美最大私人警察隊伍之一,每年在校園安保上的支出超過550萬美元(數(shù)據(jù)來源2012年芝加哥大學《Maroon》校報)。

    米歇爾就是在這里長大的。她的父親是普通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60-70年代的美國,屬于中等偏下的普通家庭。米歇爾回憶道,在那個充斥著廉價房子的擁擠社區(qū)里,從來沒有隱私可言,你常常能聽到隔壁家長對小孩的斥責聲,或者看到臨街房子里父母氣沖沖地揪著孩子的耳朵推搡到家門口追著打。
     
    然而,他們一家的教育方式卻讓人眼前一亮。米歇爾的父親在年輕時曾因為家庭拮據(jù)而中途輟學參軍,以供弟弟上大學,他也因此對兒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他們家的“精神富養(yǎng)”,在于一家人常常隨著廣播里的爵士樂在擁擠狹小的客廳里其樂融融地隨性起舞,在于她父親有空就帶著全家人開著他有些年份的舊車“兩塊兩毛五”去兜風,并且借此作為一家人暢談的一種“儀式”,也在于米歇爾母親不說教、不敷衍、耐心傾聽孩子各種各樣幼稚的煩惱和問題的態(tài)度。

    (六歲的米歇爾站在自家車前,圖源來自網(wǎng)絡)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鋼琴嗎?- 精神富養(yǎng)、我的琴童之路
    這樣說說容易、做做難的教育方式,恰巧和我爸爸媽媽的方式很像。因為我爸爸曾經(jīng)管理過一家報廢汽車處理站,我們家在我兩三歲的時候就有了車。雖然是比米歇爾家的“兩塊兩毛五”好不到哪里去的車,卻讓小小的我依稀記得當時坐在車后座,一家人在空空蕩蕩的馬路上偶爾飛馳一下的自在感。在那時的我眼里,爸爸從車椅背后露出的半個后腦勺是很威風的。
     
    在我的童年里,充滿著各種假期長長短短的自駕游。短則在臨近村鎮(zhèn)的小路上漫無目的地兜風“燒汽油”,長則沿海一路向北進行長達一周的長途拉練。多年間,車子換了一輛又一輛,車里的談話更是天馬行空,家長里短,無所不談。
     
    除了自駕游,我們家這樣“暢談”的儀式還有很多。比如,小學整整六年,只要不下暴雨,媽媽就會陪我走完上學20分鐘的路程,牽著我的手,嘰嘰咕咕一路聊,然后折返去上班。再比如,自從我出國留學后,每次放假回家,家里人都會抽出幾個晚上好好圍坐在沙發(fā)上,正兒八經(jīng)地、滿眼期待地問我:“你這大半年有什么感受?學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新奇的東西?”那陣仗,好像古代一村子的父老鄉(xiāng)親圍坐在篝火旁,聽一個孤膽走天涯的游子歸來講“奧德賽”歷險記一樣。回想起來,我?guī)缀鯖]有經(jīng)歷過什么“叛逆期”,大概也是因為我從小就感受到一種安全感: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聽我把話說完的。
     
    為人父母的耐心,是一個聽起來老生常談,其實卻彌足珍貴的品質。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成年人的我,可以體會在職場打怪一整天,回來還要照顧一家老小生活起居,已經(jīng)累到“爆肝”,卻還要耐心地聽小孩講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解答一堆幼稚的問題,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而我媽的一句話,卻點出了這份“耐心”背后的原動力。當我問她“我小時候這么蠢,你做媽媽的煩不煩”的時候,她說:“我從來沒覺得煩啊,因為你其實聰明地狠嘞,我覺得你講的話很有意思!”這份耐心,源自于一種好奇心:一種很簡單,很樸實的,把自己的小孩作為一個完整的、值得受到同等尊重的人,進而對其產(chǎn)生由衷的好奇心。在傾聽之后,能否幫小孩解決煩惱,能否給出正確答案,真的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那個“傾聽”的過程 - 有幸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我,可以負責地說,每個小孩都很聰明,她能感覺到你對她這份毫無條件的、徹徹底底的尊重,以及對她獨立人格名正言順的接受和肯定。這份安全感,是日后支撐每個人終將面對的社會的質疑、冷落、挫折最有力且可靠的強心劑。


    琴童之路 -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小孩買鋼琴嗎?

    另外一個讓我有所共鳴的事情,是米歇爾四歲就開始學鋼琴。她最初用的是她姨媽家一架破舊的、已經(jīng)有些走音的舊鋼琴。米歇爾在自傳中說,她從這一個個音節(jié)和小節(jié)中找到了學習的魔力,并且從一首一首曲子的進步中得到一種深深的成就感,因此她彈琴非常有自覺。她覺得,雖然她也許不比其他學生更有天賦,但是她很有動力,很有學下去的勁頭。
     
    我就沒那么幸運了。同樣四歲開始學鋼琴的我,還清楚地記得鋼琴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家的場景。鋼琴運到那天是個晚上。那架嶄新到亮晶晶的、周身透亮黑白分明的巨大鋼琴,和我家不大且燈光有些灰暗的客廳不算特別搭調。在媽媽和我簡短介紹了一下這個“大玩具”之后,我試探地按了按琴鍵,在之后的幾天里,更是整個人爬到鋼琴上,上躥下跳,摸爬滾打,試圖用四肢各個部位來體驗這個大家伙。
     
    大約在一兩周后,我就開始了第一節(jié)鋼琴課。因為身材太過矮小,所以琴凳和腳踏板都要加上輔助的墊高材料才行。我很清楚地記得鋼琴老師那洪亮的聲音(他是當?shù)馗咧械囊魳防蠋煟┐舐暡煌5卣f,“手型!”還有那撐在我手掌下面,讓我維持標準手型的那根鉛筆。

    (美國一只會彈琴的網(wǎng)紅狗狗,像極了小時候練琴的我,圖源來自網(wǎng)絡)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鋼琴嗎?- 精神富養(yǎng)、我的琴童之路
    學鋼琴這件事,我僅僅堅持了
    4年。小學二年級暑假,我早早地和父母談妥了條件,考出7級,就能永遠不摸這令人乏味的黑白琴鍵了。我當時這么討厭鋼琴,其實是有原因的。

    4年間,練琴從每天的半小時慢慢增加到2小時,在比賽或考級準備期更是加到每天4-5小時。雖然我不是個特別貪玩的小孩,但是對于幼兒園/小學這個年齡來說,這樣的負擔也算是很重的了。另外,作為天生音癡、五音不全的我來說,小學一年級的鋼琴比賽讓我人生第一次實實在在地意識到了“天花板”的挫敗感。

    把鋼琴譜像數(shù)學題一樣來啃的我,在智商還算在線的情況下,勉強入圍了地級市里的預選賽。但是我至今不能忘記的是,躊躇滿志的我穿著最喜歡的小裙子站在后臺,卻看著排在前面的小孩一雙雙令人眼花繚亂的小手在琴鍵上飛舞的那種“天外有天”的震撼。如愿以償?shù)乜汲?/b>7級后,我愉快地好幾年都沒有翻開琴蓋。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覺得當年練琴完全是浪費時間。之后幾年,我徹底放飛自我,學了薩克斯,吉他還有素描,什么酷來什么。每天練習薩克斯和吉他的時候,鋼琴自然而然成了我的高級譜架和背景板。琴凳也很有用:嫌9斤的薩克斯太重,就把琴凳豎過來,架著薩克斯吹;畫畫的時候,這么長的琴凳還能給我擺一摞鉛筆小刀和橡皮,不要太方便。看著被冷落成為“工具人”的鋼琴,我有時甚至還有一絲絲幸災樂禍。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又在哪里聽到《水邊的阿迪麗娜》。某次假期回家,我又心心念念地摸上了久違的琴鍵,以“一首曲子彈到黑”的架勢把這首曲子摳地爐火純青:我可以感覺到,有些東西不一樣了。我可以感受到曲子里的情感,而不是生硬地隨著每個呼吸符號像例行公事一樣地抬手了。

    又到后來,工作了,自己賺錢了,我獎勵了自己一張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會的門票。再后來,我半年不去現(xiàn)場聽個交響樂,就渾身不舒服。每次回國休假,一定要摸上那估計已經(jīng)走音的鋼琴,來幾遍《水邊的阿迪麗娜》。別人休閑放松,選擇流行音樂,我休閑放松,只想聽肖邦德彪西。如果地方夠大,我想哪天在倫敦也弄臺鋼琴。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鋼琴嗎?- 精神富養(yǎng)、我的琴童之路
    這鋼琴多少錢呀?”
    “當時一萬多!
    “那你們那個時候工資多少。俊
    “那時大家都差不多,一個月大概一千多 !
     
    曾經(jīng)我一度很想問爸爸媽媽,你們當初買這個鋼琴,是腦子進水了嗎? 4歲的我,在鋼琴運進家門之前,從來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個可以產(chǎn)生音樂的龐然大物。如果我一開始就不喜歡,吵著不要彈呢?如果我完全沒有天賦或者耐性,幾個月之后就放棄呢?別人家的小孩,大多是先去琴行體驗一下,在老師那里借琴練好幾個月,真正上手了,爸爸媽媽才最終下決心買個鋼琴的。
     
    我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為什么我爸媽莽莽撞撞地就搬了個大家伙回家,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那只不過是他們第一次“大手一揮”為教育投資。
     
    當年那么努力地學鋼琴,是一件對的事情、有必要的事情嗎?我的父母,“投資成功”了嗎?到后來,米歇爾沒有成為鋼琴家,但是她從中體驗到了學習和進步的樂趣,深受鼓舞。我也沒有考完10級,但是在多年之后,我還能坐下來好好地欣賞古典音樂的美。
     
    作為無數(shù)“曾經(jīng)的琴童”中的一員,鋼琴成為了我這個復雜多面的人格中的小小的,但卻有著獨特份量的一個楞面。
     
    很多人都認為,為人父母的職責是“解決問題”和“提供正確的指引”,但是我的理解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是“制造契機”,“支持其發(fā)生”,并“提供疏導”。

    彈琴這件事,并不是買一架鋼琴搬回家就完事的。在我4年的彈琴記憶里,媽媽每天都會開著靜了音的電視,默默地陪我彈鋼琴。爸爸則樂于在我彈得特別順暢的時候,從另一個房間里大喊著鼓勵我“保持!”在我提出要放棄鋼琴時,他們也沒有任何不悅,而是心平氣和地和我談合理的條件。在無意或有意中,他們并沒有向我提供“你應該/不應該好好練琴”這樣的正確答案,而是投入耐心和精力去引導我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答案,盡管那個答案在近二十年后的今天。

    (                             黑人小女孩站在米歇爾肖像畫前,圖源來自網(wǎng)絡)
    你愿意花十個月的工資給孩子買鋼琴嗎?- 精神富養(yǎng)、我的琴童之路
    米歇爾的自傳里,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我是誰,這其中極少一部分是由那(任職第一夫人的)八年中的經(jīng)歷所定義的。我是誰,是在這之前很多年的磨礪中就逐漸定義好了的。”
     
    在“精神富養(yǎng)”這個議題上,米歇爾的父母,以及我的父母,都非常難能可貴地找到了一套顯而易見,卻并不那么容易實施的方法。那就是:
    打心眼里尊重、接受孩子完整的人格,并且給與無條件的耐心和好奇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多樣化的“刺激”和“契機”,引導她去自己體驗整個過程,自己做出判斷,并且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豐富、多面的完整人格

    在同名紀錄片中,有讀者問米歇爾,“你是不是終于能放下第一夫人的責任,回歸以前的生活了?”她回答,“我不是在回歸以前的生活,而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米歇爾為她的自傳命名為《成為》。我的解讀是,這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沒有特定目標和終點的“進行時”和前進的狀態(tài)。
     
    說到“進行時”,我媽媽在一年前翻開我舊鋼琴的琴蓋,至今每天練習30分鐘,成為了一個自學成才的“中年琴童”,一首一首曲子啃下去,已經(jīng)摸出了《車爾尼599》的五分之一。真是好樣的,大家給她加油!
    END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回復(4)
    V4 發(fā)表于2021-01-14 12:48:02

    好的教育總是相似的,學習了!
    V11
    發(fā)表于2021-01-14 12:57

    尊重,傾聽 ,適度的指引,這就是好父母
    V12
    勛章
    發(fā)表于2021-02-20 15:12:34

    喜歡!!
    V14 發(fā)表于2021-09-08 11:36:22

    學習~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