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高估孩子也有可能害了他
很多父母都強調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于是他們直覺式的去夸獎孩子,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你是最特別的”,以期能夠增強孩子的自尊心。然而,夸獎可能并不是代表著愛,而是對孩子一種膨脹式的評估和信念,兒童會內化這些信念,認為自己是特別的并且應該得到特殊對待,這反而會提高孩子的自戀水平而不是自尊水平。近期,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縱向研究驗證了這個觀點,表明父母對孩子的過高評估會讓兒童更容易變得自戀。
自尊VS自戀
自尊跟自戀雖然有些地方比較相似,容易讓人誤解,但是它們本質上是不同的。自戀者認為自己優(yōu)于其他人,執(zhí)迷于個人成就,并且相信自己應該受到特殊對待。自尊的個體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重要的,因而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簡單來說,自戀的人是“我比你好,所以我是有價值的”,而自尊的人是“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重要的”。
自戀者都帶著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認識,認為自己是優(yōu)于其他人的并且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成功,對自己的期望可能會不切實際,當遭到否認或者失敗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暴怒,陷入對自己的懷疑之中。而對自尊的人來說,挫折不會動搖他們的自我,因為從父母和其他人對自己的接納種所獲得的這種肯定是沒有附加條件的。
被父母高估的孩子更易自戀
這個研究分4次施測,每次施測間隔6個月。565個(其中54%是女孩)和他們的父母參加了這項研究,其中母親415人,父親290人。在第一次測量時,兒童年齡在7-11歲,選取這個年齡段是因為兒童在這個時期首次出現(xiàn)自戀水平的差異。研究施測四次,每次分別測量五個指標:
1 兒童的自戀(測試題目譬如:“像我這樣的孩子應該得到特殊對待”)
2 兒童的自尊(測試題目譬如“像我這樣的孩子因為成為自己而感到很快樂”)
3 兒童感知到的父母關愛(測試題目譬如:“我知道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
4 父母親對孩子的高估(測試題目譬如:“我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特別”)
5 父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測試題目譬如:“我讓我的孩子知道我很愛他”)
4次施測之后,用交叉滯后分析(一種縱向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分析變量自身和變量間隨時間變化的相關系數(shù),然后依據(jù)這些相關系數(shù)確定哪一個是原因變量,哪一個是結果變量)的結果表明,父母在六個月前對孩子的過高評估能夠顯著預測六個月之后孩子的自戀水平。而父母的缺少關愛并不能預測孩子的自戀。
某種意義上說,兒童的自戀是通過內化父母對自己過高的評價獲得的。兒童以重要他人看待他們的方式來看待自己,如果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特別、更享受特權,那么孩子就會內化這種觀點,認為自己是優(yōu)于別人的,這是自戀的核心。
當然,父母的高估也不是導致自戀的唯一原因,自戀也是一種氣質型的特質,一些孩子,由于先天的氣質類型,導致他們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變得自戀。
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自尊水平更低
研究得出的另一個重要的結論是:兒童感知的父母的關愛可以預測兒童的自尊,而父母報告的關愛不能預測孩子的自尊。
自尊與感知到的社會接納有關,如果父母帶著感情和欣賞對待他們的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個體,這是自尊的核心。還有一種有趣的可能性是,自尊代表著個體對于其社會接受度的一種衡量,當兒童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以及接納時,他們的自尊水平也就更高。
也許,父母傳達給孩子愛和欣賞,要勝過告訴孩子他們優(yōu)于其他人。一個小小的生命到來,承受期待,也需要愛。父母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幫助孩子照見自己,也可以幫助他看見眾人。(來源:學學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