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姐姐的同事采訪了杭城10位小學校長,每一個人都表達了這樣一個相同的觀點:
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是教育的兩種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只是,現(xiàn)在時代變了,以前代表教師懲戒權(quán)的教鞭被鎖進了柜子里,戒尺也沒有了,我們的學校教育應(yīng)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懲戒方式,讓教育的這種手段能在老師、家長之間達成共識,這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一點對學生來說如此,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樣的。
必須要讓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明白,在懲戒學生這一點上,他們可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去掂量把握這個度。
說實在的,要把這個分寸拿捏準確并不容易。
兩所小學的調(diào)查:
超七成家長贊成懲戒,但不能打手
學校懲戒權(quán)的弱化,或者說老師被迫放棄懲戒這種教育手段,家長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很多老師都采取“不懲戒學生”的方式,來規(guī)避風險,是無奈的自我保護。
難道孩子犯了錯,家長不希望對其進行懲戒嗎?
鹿姐姐的同事在杭城兩所公辦小學做了一個小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73%的家長認為,老師在學校里可以懲戒學生。
75%的家長不接受老師對孩子實行打手等有身體接觸的懲罰。25%的家長接受老師對孩子進行打手等懲罰措施,認可恢復(fù)戒尺這種中國最古老的教育懲戒手段,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應(yīng)該管教,相信老師可以把握懲戒的輕重。在支持的這部分家長群體中,80%是爸爸。
來源:視覺中國
不支持老師對孩子進行打手這種懲戒方式的家長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表達一個觀點——罰站這樣的懲罰方式是他們的底線,但時間不能過長。
為什么一邊支持學校、老師對孩子進行懲戒,一邊又不希望采取相對嚴厲的舉措呢?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太敏感了,他們擔心老師過于嚴厲的懲罰,會對孩子造成預(yù)想不到的傷害,所以希望老師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態(tài)度和藹。
有一條所有的家長達成了共識,教師在對孩子進行懲戒之前,要先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懲戒,他們會有意見。
小學校長的建議:
老師得硬氣,學校建立懲戒條例
杭州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認為,獎勵和懲戒都是教育手段之一。不同的孩子,或者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問題上的不同表現(xiàn),都應(yīng)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
俞國娣說,沒有一種教育手段是通用的,也沒有一種教育手段,對每個學生管用。她認為,表揚要有度,是真誠的;懲戒也要有度,是出于愛,而不是發(fā)泄。
”
來源:視覺中國
現(xiàn)在一些家長反對學校的懲戒,源于個別老師的懲戒手段或是冷熱暴力行為;或是不良情緒的宣泄。“真正有效的懲戒是有設(shè)計的,有預(yù)見性的,有結(jié)果的期待,而不是動物性的,過程中是有調(diào)整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俞國娣說,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懲戒,一是立規(guī)矩,二是知是非。孩子犯錯了,不守規(guī)矩了,就得受到懲戒,這是讓他遵守一種規(guī)則,培養(yǎng)一種自控能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是非觀念,是十分重要的,不痛不癢的表揚是無法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俞國娣強調(diào)說。
不過,俞校長反對戒尺再進校園,她認為肢體上的傷害是不可取的。她支持學校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懲戒這一點上要強硬一點,“老師得硬氣,出于對學生的關(guān)愛進行懲戒,是一種正確的教育行為;當然,家校溝通很重要,老師要取得家長的信任,只有贏得家長的支持,這種懲戒就可以規(guī)避不必要的風險。”
俞校長向記者介紹了一件前不久她自己處理的事:有個學生控制不住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亂發(fā)脾氣,把同學抓傷了。“我對他進行了懲戒,停止他半天的實踐活動,并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配合把孩子帶回家”。這樣做,既體現(xiàn)了懲戒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踐行了家校合作的理念。
來源:視覺中國
怎么樣對學生進行懲戒,杭州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天長小學在五六年前討論過這個問題。”
樓校長有一把戒尺,木頭做的,是當過校長的長輩傳下來的,“我20多歲時用過,拿來威嚇學生,還打過學生手心。這把戒尺已經(jīng)30年沒用了。”
樓校長說,中國的懲戒制度有歷史背景,這是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我們有戒尺、面壁這些詞,中國人認為,教育就是教化與規(guī)訓,規(guī)訓在前,教化在后。”
來源:視覺中國
樓校長說,教鞭的消亡導(dǎo)致一個結(jié)果,教師對于懲戒學生的界限變得模糊,不知道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替代。所以,重新認識懲戒手段,將成為現(xiàn)代學校制度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目前,中國的學校還沒有對懲戒權(quán)上升到可操作性、機制化的條款,中國的小學校規(guī)沒有懲戒條例。學校、老師對學生做出懲戒是一把雙刃劍,對老師來說他要承擔更多的教育風險、爭議,學校面臨難以應(yīng)付的法律事件。”
他認為,“懲戒是最后的約束方式和力量,F(xiàn)在最好的方式,是每所學校建立適合自己的懲戒條例,接受家長、社會的監(jiān)督。”
國外是這樣懲戒學生
實際上,懲戒是一個中性詞,和表揚一樣,都是老師的一種教學手段。懲戒應(yīng)該對事不對人,不牽扯到人格,不存在對學生的侮辱、報復(fù),教師對學生懲戒時也不應(yīng)該有發(fā)泄的情緒在里面。
來源:視覺中國
懲戒是一種高難度的教育手段:過于軟弱,就失去了應(yīng)有的威懾力;過于嚴厲,就是體罰。在此我們可以了解一下歐美學校懲戒教育的一些細則。
新加坡
在新加坡,如果學生犯下嚴重錯誤,校長可以適度地體罰學生,包括公開鞭打?qū)W生。新加坡各大中小學校校長都有一條長鞭,有的還是家長送的。新加坡的法律規(guī)定:學校校長和分管德育的主任可以鞭打?qū)W生的屁股(女學生除外),并且校長可以授權(quán)老師鞭打,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開除。
韓國
韓國《教育處罰法》準許校方及教師使用長度不超過100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戒尺,如對女生打小腿5下,對男生打小腿10下等。規(guī)定還十分詳細而明確地指出,只允許擊打屁股等脂肪豐富的地方。
英國
英國《2006教育與督學法》規(guī)定,老師有權(quán)通過身體接觸管束不守規(guī)矩的學生。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會使用的懲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罰寫作文、周末不讓回家、讓校長懲戒、停學等。英國中小學生如無故曠課,不僅會受到嚴厲批評,還將對其父母處以5000英鎊以下的罰款。某些公立學校,甚至還設(shè)有懲戒室,犯嚴重錯誤的學生,將在里面接受處罰。
美國
美國的教育懲戒體系十分完備,一般的教育懲處,是在美國學校實施最多,相對來說也是較輕的一種學校懲戒。主要包括:給家長打電話;罰站(包括在教室罰站和在老師辦公室罰站);不讓參加課外活動,罰早到;蛲黼x校;勒令離開教室10分鐘或30分鐘(在美國,教師對學生處罰的最高權(quán)限就是勒令學生離開教室30分鐘);罰星期六來學校讀書,這是一種僅次于不能來校上課的懲戒。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學校一般都有懲戒措施。例如,小學生在課堂上有不良行為,老師會給予警告,并把名字記在黑板上;如果還犯同樣的錯誤,學生會被要求到教室外面反省2分鐘,或者罰他不能參與活動;如果屢教不改,學生會被要求在教室外面呆更久,還會被送到校長室反省。
作為家長,你贊成把“戒尺”還給老師嗎?關(guān)于老師對學生不當行為的懲戒,你的底線是什么?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
文:梁建偉 戴欣怡 陳宏程編輯/制作:沈蒙和 戴欣怡
來源:升學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