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比家長們想象的要強得多
“很多時候是孩子在外面哭,家長的分離焦慮比孩子嚴重得多”,開心果果是珠海銀都幼兒園的園長,她在貝聊的微信群里面說出了“入園焦慮癥”的真相,大人們總是認為孩子還那么小,很難適應(yīng)一個新的環(huán)境,再加上孩子的哭鬧,因此產(chǎn)生了太多的憂慮和不放心。
早教專家胡軼群認為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比家長們想象的要強得多,她談到有一個外籍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都是美國人,孩子只會講英文,剛來的時候真是可憐,臉上和眼睛里寫滿了茫然和無助,但是三個月以后,老師和小朋友們的話他基本就能聽懂了,還可以說些簡單的中文,又過了三個月,已經(jīng)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老師交流了,與其他小朋友也打成一片。為什么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如此之強,這是因為他們處于“無意識適應(yīng)性學(xué)習(xí)期”,這是大自然賦予小生命生存本領(lǐng)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是超乎成人想象的。
很多家長擔(dān)心自己走后,孩子還會在幼兒園里面又哭又鬧,開心果果告訴家長們:孩子只是在分離時持續(xù)哭了一會,大概不到5分鐘,后來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分散注意力了就不會再哭,但稍微有點空閑時間想起又會哭會兒,這個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會哄哄他們,他們又不哭了,老師們會趁孩子不哭時趕緊拍照片,并上傳到貝聊上面,告訴家長們請放心,孩子沒哭了,“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辛苦的,哄完孩子再哄家長,做家長工作有點像算命,從孩子的表現(xiàn)推測家長的教育模式哪兒出問題了,然后用心良苦地教T A如何放松,如何配合幼兒園減短適應(yīng)期。”貝聊社區(qū)上一篇《幼兒園老師其實也挺辛苦的!》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幼兒園老師的共鳴,也讓很多家長們了解到幼兒園老師的不易,很多家長留言表示,“老師辛苦了!”、“有付出就有回報!”、“有愛心,有耐心,有真心的人才能做好這份工作!”
家長要學(xué)會“冷處理”,問老師好過問孩子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說他心情不好,但具體原因又不讓問,看著可憐的兒子心里酸酸的,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一位叫做小路的家長在貝聊社區(qū)的“親子話題”版說出了自己的擔(dān)心。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普遍,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后,很擔(dān)心他們在里面受了委屈,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從孩子嘴里打聽在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老師對你好不好啊?”,甚至有的直接問“老師有沒有打你”。有時候,孩子不愿意多說或者表述不清,家長們就根據(jù)孩子低落的心情,揣測出他在幼兒園里的悲慘經(jīng)歷,于是變得憂心忡忡。
劉子月是位幼兒園老師,她建議發(fā)帖子的這位家長和老師好好談?wù)劊?ldquo;老師很歡迎家長們多問問孩子在校的情況,把我們當(dāng)朋友一樣,有什么話就直接說出來。”開心果果建議家長,特別是小班新生的家長,回家以后不要問孩子關(guān)于幼兒園的任何問題,“原則上要冷處理,孩子愿意自己說就跟T A分享,不樂意說就一句也不要問。因為那是孩子的‘痛’,好不容易從‘苦海’里解脫,回到溫暖的家,家長還要重復(fù)強調(diào),那是多么痛苦的領(lǐng)悟啊!很多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做噩夢。”
家長和老師并不是互相對立的兩個群體,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就是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開心。社會上有很多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順暢,幼兒園的孩子那么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清晰,家長最好不要通過他們的情緒和語言來揣測老師的行為,有什么問題,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不好意思或者不
方便面對面地交通,還可以通過貝聊這個免費溝通的平臺。
送孩子入園不當(dāng)?shù)牧N做法
善意謊言
不辭而別
“今天不去幼兒園,快點穿好衣服,媽媽帶你去看
魚!”、“你去跟小朋友玩,媽媽上廁所,媽媽不走。”很多家長都是用這種方式把孩子騙到幼兒園,為了不直接面對孩子的眼淚和糾纏,就不辭而別,當(dāng)孩子發(fā)現(xiàn)家長不見的時候,會哭得更兇,而且會讓孩子失去了對親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悲悲切切
難舍難分
“再見”說了一遍又一遍,總不忍心離去,再抱一抱,再親一親,家長總是想多陪伴一會兒,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這就如同演員演戲一樣,入戲越深,越難從角色中抽離。幼兒園老師其實也不喜歡家長這種做法。
過度擔(dān)憂
加倍補償
家長總擔(dān)心孩子在幼兒園受苦受罪了,接回去以后,百般寵愛、處處遷就,有的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和食品。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氣、任性,有的孩子還會把上幼兒園當(dāng)作條件進行要挾,大人必須答應(yīng)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兒園。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wǎng)
有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對孩子比較溺愛,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兒園了,反反復(fù)復(fù),送送停停。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難融入集體,不堅持入園的孩子會錯過很多課,對游戲規(guī)則和學(xué)習(xí)都不熟悉,往往會成為尷尬的“局外人”。
消極暗示
威脅恐嚇
“聽老師話,要不我就不來接你了。”威脅加嚇唬是很多成人“對付”小孩兒的絕招,但這樣的孩子一般膽子會比較小,特別是到了不熟悉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認為處處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
疑神疑鬼
中途放棄
擔(dān)心孩子在幼兒園尿濕褲子、吃不飽飯、生病沒人照顧,因此果斷退園,這也是某些家長的做法。他們的擔(dān)心有時候確實是客觀事實,新生入園階段,老師很難做到對每個幼兒都面面俱到。作為家長應(yīng)該學(xué)會換位思考,并盡量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送孩子輕松入園的六種做法
未雨綢繆
———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多帶幾套衣褲和襪子,以備尿濕褲子時更換,書包里準備一個袋子,用來裝換下的臟衣服。女孩子的頭發(fā)要便于打理,不給老師帶來附加的工作量。
積極暗示
———用正能量影響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終于可以去幼兒園了!”、“老師說今天我們家孩子表現(xiàn)可棒了,不用老師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飯呢!”除了語言暗示以外,情緒、表情、行為的暗示更為重要,家長的態(tài)度孩子都能讀懂,并且深受影響。
情感援助
———給孩子帶上安慰物 一個毛絨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huán)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F(xiàn)在很多幼兒園也會在入園須知上建議剛?cè)雸@的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信任園方
———既來之,則安之 有的家長會躲在幼兒園的某個角落當(dāng)偵察員,看老師有沒有“修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心神不寧,到處搜尋親人的身影,也不利于信任感的建立。既然來了,就選擇相信,家長的信任感會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和老師。
避重就輕
———不要跟孩子講大道理 對于3歲的孩子,只講大道理是沒用的,要運用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當(dāng)成一種游戲,跟小孩子不能較真,要懂得迂回和轉(zhuǎn)彎。
持之以恒
———不要讓眼淚動搖了決心 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月是最關(guān)鍵的,這個月如果能順利堅持下來,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這個關(guān)鍵時期,家長可以采取“晚來早走”的方式入園,減少在幼兒園的時間,讓孩子感覺一天不是那么漫長、難熬。
采寫:南都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