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老齡委曾對本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老人們生活習慣各不相同,超過60%的百歲老人喜歡吃甜食,18.90%的老人經常打牌、打麻將,還有16.93%愛去茶館閑坐。
不過,這些老人倒是有個共性,那就是“心態(tài)好”,720名百歲老人中,89.17%都是“樂天派”。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老年醫(yī)學中心副主任甘華田教授表示,他之前對都江堰等多地的百歲老人做過調查,結果發(fā)現長壽的老人,多半是家庭和睦,性格豁達。
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做了長達3年的跟蹤研究,終于發(fā)現他們的長壽秘訣:性格開朗且溫和,很少煩惱,基本不發(fā)火。
來看看2個長壽老人現身說法江蘇省有一個韓營村,這個村子里有十位老人的年齡超過90歲,其中有一位蔣婆婆更是以118歲高齡成為江蘇省的最長壽老人。
蔣婆婆雖然年紀大了,耳朵有點不好使,但是氣色和精神面貌都很不錯,講話還是很有條理。雖然牙齒都沒了,喜歡吃綿軟的食物,但是胃口還是很好,吃飯時候也可以自己吃。
蔣婆婆整體上的自理能力還是不錯的,家人不需要操心。
蔣婆婆育有四兒一女,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大兒子和二兒子也已經亡故,但她從來都沒有自怨自艾。蔣婆婆喜歡去村村口的大樹下乘涼,還經常去和別人聊家常,一去就是大半天。她性格開朗,和親人們的關系也很好,三兒子談起自己母親時,說她處世淡然,凡事都看得很開,心態(tài)很好,很愛笑也很容易滿足。他認為這是母親長壽的秘訣。
圖源:網絡
在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有33位百歲老人,其中有一位來自江口鎮(zhèn)的馮月仙,已經101歲了。
老人的兒子說:“在我記憶中,母親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堅強、開朗、樂觀、心態(tài)又平和的人。而且她思想開明,不會過多干涉子女。”
老人雖然有點駝背但是身體依然硬朗,自理能力也很強,吃飯生活都是自己來,因為居住在農村,家里還有手搖的抽水機,老人還經常用抽水機自己抽水。
馮月仙。圖源:西江網
談起以前的過往,老人也是思路清晰,記憶明朗,非常的健談愛笑。老人在農村住習慣了,不愿意和孩子搬到縣城居住,孩子們只能拜托鄰居照看一下。村里的人對老人的評價也很高,說她很愛笑,不計較小事情,為人熱心還樂于助人,大家都愛和她來往和聊天。
為什么說心態(tài)決定壽命?有多項研究證明,人的情緒和免疫系統(tǒng)有著特殊的關系。
在美國的一項長達10年,對象為7萬名58至86歲的女性的研究中,發(fā)現最樂觀的群體比最悲觀的群體平均壽命高14.9%,能活到85歲以后的幾率也高出50%,患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也更低。按照中國最新的預期壽命77歲計算,心態(tài)樂觀可延長11年的壽命。
長期的負面情緒對人的健康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中醫(yī)有句話叫“百病生于氣”,負面情緒會對肺部健康不利,使得身體免疫力降低,也更容易引發(fā)心臟疾病。研究顯示,愛生氣的人發(fā)生心臟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19%,愛生氣卻經常強忍著不發(fā)火,憋在心里頭的,發(fā)生心臟病的可能高一倍。
好心態(tài)煉成“指南”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呢?
首先就是學會放下,不要太執(zhí)著于一些東西。有的人會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標,完成不了的時候就會暴躁發(fā)怒,但情緒發(fā)泄過后不如思考一番,以自身真實能力出發(fā)。有的人生氣時喜歡責怪自己,有的人生氣時覺得都是別人的錯,生氣時不妨深呼吸幾次,冷靜一下情緒,平靜的解決問題。
另外,還要學會適時停下來。很多人都有同感,當你持續(xù)忙于完成工作時,你漸漸會對生活各方面失去激情,對生活的態(tài)度趨于負面。如果將時間當成商品,應該學會計算怎么安排才能最高效地利用。這樣有助于消除焦慮的心理,也能給自己留出更多時間。
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也總有開心的事情,不要太執(zhí)著于不順之事,多讓自己開心開心,樂觀是人很重要的隱形財富。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