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05出門時,聽見樓道里有位媽媽在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孩子……”哈哈哈哈,小編似乎找到了爆笑一天的理由。
與這位媽媽一樣,最近讓眾多家長累感不愛的是,氣溫驟降,想讓孩子們離開溫暖的被窩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逃避起床上學,孩子們也使出渾身解數(shù),找盡各種理由。專注做托班和樂高的米度教育整理了各路萌娃為了不上托班想出的各種奇葩理由,一起看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情景呢?各位爸爸媽媽又該如何見招拆招呢?
1
演技派
假裝自己不舒服
常用句式:“媽媽,我好像發(fā)燒了!薄澳棠,我肚子疼!
沐沐自從上次發(fā)燒獲準在家休息幾天后,他明白了原來生病就可以不用去托班,于是天天試圖裝病。
媽媽:沐沐,快點起床,要去托班了。
沐沐:媽媽,我好像發(fā)燒了。
媽媽:(拿耳溫槍量體溫)看,36.6℃,沒有發(fā)燒,趕緊起床!
沐沐:媽媽,我肚子也痛,不想上托班了。
媽媽:肚子痛呀,那得去醫(yī)院打針才能好。
沐沐:……別,我肚子好像不痛了……
成功指數(shù):★
應(yīng)對措施:配合戲精把這出好戲演完。孩子會比較害怕去醫(yī)院,所以當一提到要去醫(yī)院打針的時候,他就明白了,自己還是更喜歡去托班。
2
嘴甜派
對你愛愛愛不完
常用句式:“爺爺,我今天請假在家陪你一天吧!薄巴邪嗬餂]有奶奶!
早上把星兒喊醒后,她不緊不慢地坐起來,揉了揉眼睛,忽然抱住了爺爺。
星兒:爺爺,我今天不想去上托班。
爺爺:為什么呀?
星兒:(低頭不語,小肩膀微微抽動)
爺爺:來,爺爺抱抱,我們星兒為什么不想去上學了呀?
星兒:因為……因為……我不想爺爺一個人在家,我想陪著爺爺。(痛哭起來)
爺爺:(瞬間感動,但想起了星兒媽提前交代過,遇到這種情況應(yīng)該足夠理性)星兒不哭,爺爺要去老年大學,那里很多人陪著爺爺玩,就像你去托班一樣!
成功指數(shù):★★★
應(yīng)對措施:撒嬌戰(zhàn)術(shù)對于溺愛孩子的長輩們來說,是絕對的糖衣炮彈,乖乖讓他們繳械投降!所以應(yīng)提前給長輩做好心理建設(shè),形成心理預(yù)期。
3
腦洞派
理由多到懷疑人生
常用句式:“媽媽,天都還是黑的,外面不安全!
寶寶:媽媽,我要穿昨天的衣服去上托班。
媽媽:昨天的衣服洗了還沒有干呢。
寶寶:那就等它干了,我再穿上去托班,好不好?
媽媽:不行,要曬兩天才能干。
寶寶:那我們就等兩天吧!
媽媽:不行,趕快穿衣服,要遲到了!
寶寶:(大哭中)哇哇哇,天都還是黑的,外面不安全……
媽媽:等你洗漱完天就亮了,而且有媽媽送,不怕。
成功指數(shù):★
應(yīng)對措施: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管多遠。見招拆招,各個擊破吧~
遇上孩子時而溫情、時而搞怪的超強攻勢,各位家長是否感到頭疼無助呢?其實從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爸爸媽媽在確認孩子的身體狀況無礙后,最好還是堅持送孩子入園哦!
1.有利于培養(yǎng)堅毅品質(zhì)
有時,孩子不愿去托班的這種情緒,可能來自于家長無意中的暗示。比如:天氣不好,你馬上給孩子請了假;孩子賴床,你又給孩子請了假……或許你認為這都是“小事兒”,但孩子卻能從中接收到“暗號”——原來去不去托班是一件如此隨意的事。
托班階段是塑造孩子品性的黃金時期,如果不希望孩子未來變得嬌氣、怯懦和散漫,那么不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我們都要堅持送孩子上托班;即使是必須請假的情況,也請嚴肅正式地和孩子講明道理。你越重視這件“小事”,越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堅毅的品質(zhì)、敢于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勇于承擔的責任意識。
2.有利于塑造強健體魄
托班每周都有規(guī)律的戶外活動時間,這能讓孩子在感受溫度變化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外界的冷熱變化,從而增強自身免疫力。同時,老師也會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各項戶外
運動,幫助孩子在鍛煉中增強體質(zhì),預(yù)防各種疾病。
請假呆在家里的孩子,看似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但孩子難免被培育成溫室中的花朵,他們還會因為身體中的能量無法得到釋放,出現(xiàn)食欲不振、睡眠質(zhì)量不佳等情況,生病的幾率其實更高,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3.有利于良好習慣養(yǎng)成
孩子在托班的知識學習和習慣養(yǎng)成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入園后的生活、運動、游戲、學習等各項活動,老師會依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明確的行為要求,引導他們從達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開始,最終實現(xiàn)健康快樂成長這個大目標。
經(jīng)常給孩子請假,不僅會破壞孩子知識學習的連貫性,使孩子跟不上班里的節(jié)奏,還可能助長孩子的惰性,讓他們好不容易在托班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功虧一簣”。
天氣越來越冷,別說孩子,就是大人也不想從溫暖的被窩里鉆出來。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更需要父母耐心科學地引導,以下這些小妙招不妨嘗試一下~
起床小妙招
1.保證良好的睡眠質(zhì)量
睡前應(yīng)避免孩子從事較激烈、興奮的活動,可通過講故事、聽音樂等安靜活動幫助孩子盡早入睡。
2.提前準備好物品和衣物
早晨時間太趕,不少家長就直接上手幫孩子穿衣服了,但這樣會讓孩子失去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家長不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讓孩子自己選好衣物疊好放在床頭,第二天就不會那么慌張
3.讓起床變得有儀式感
①設(shè)定好起床鬧鐘,并且讓孩子挑選一首他最喜歡的歌曲作為他的“起床號角”。
②起床時,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到床上,再將孩子輕柔喚醒。
③如果孩子有賴床的意向,可以預(yù)留5分鐘晨聊時間,讓孩子聊聊前天晚上的夢境,探討一下托班當天會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將孩子最喜歡的衣服擺放在床前——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勾起他對新一天的美好期待。
4.設(shè)立一個獎勵日程表
和孩子一起畫一個日程表,如果哪一天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洗漱,那么就和孩子一起貼上小紅花,如果一個月得到了20朵以上的小紅花,可以滿足他一個愿望。這樣做孩子會有一個動力,逐漸改掉磨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