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我記錄了和孩子發(fā)生的爭執(zhí)。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讓我意識到,作為母親已經(jīng)落在了他成長的后面。我仍然以老方法管束著他,認為他越來越不服管,也很煩惱如果這樣下去,他犯了錯誤怎么辦,尤其擔心他犯了不可挽回的大錯誤。最終我們之間的矛盾爆發(fā)了。
這兩天,我思考了很多,也翻閱了一些青春期的資料,反省并改變自己的做法。我把自己的反省寫下來,給也許和我有同樣煩惱的家長朋友做個參考。
關于“父母和孩子劃定邊界,父母不越界管教孩子”的問題是貫穿孩子整個成長期的。當我家孩子還在幼兒的時候,我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向省兒保的一位心理醫(yī)生專家請教教養(yǎng)問題。她給我畫了一個圓圈,指著圓圈說這是規(guī)矩和界限,孩子在這個圓圈里面時要給他足夠的自由,當孩子長了能力的時候,你把圓圈再畫大一些。圓圈可能不是一次性畫完的,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商量補充。圓圈要提前給孩子畫好,并和孩子說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孩子一旦越界了,是需要教育和適當懲戒的。當然這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了卻很難。作為一個勞心的媽媽,我是不可抑制的會多做,反過來又會責怪孩子不夠主動和能干。雖然在成人間的相處時,我能保持相對舒適的距離,可是在面對自己孩子時總是有意無意的忘記親子之間的界限。
記得孩子三年級,期末學校開一對一家長會,班主任非常誠懇的告誡我,媽媽很厲害,孩子也很以媽媽的能力而感到驕傲,但是后面的班級事務,希望媽媽退一步,把位置讓給孩子(我是學校家委會的)。比如布置畫展,孩子們一開始肯定布置的不好,但是相信他們會一次比一次做得好的。如果媽媽繼續(xù)幫助下去,很可能將來“佩服”會變?yōu)?ldquo;抱怨”。我聽了老師的意見,及時止步把自己的重心轉向工作。在這期間,孩子從一個怯懦的小男生逐步成長為帶著三道杠杠的、可以獨立放學回家、管好自己零用錢的小少年。當時我們決定放手讓孩子每天自己轉車放學回家時,家里老人一致反對。我正好看到李子勛寫的《陪孩子長大》,書里有一篇內容是說我們不能因為馬路上有發(fā)生車禍而剝奪了孩子走上馬路的權利,不能因為飛機會有空難而不再坐飛機了,相反我們應該教孩子學會如何規(guī)避這些風險。所以我和孩子爸爸堅定了讓他獨立放學的做法,這也影響著我們后來放手讓他獨自出國參加夏令營、獨自去上海參加學習培訓、甚至今天的獨自出國留學。第一次獨立,孩子顯得既期待又害怕。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真的學會了很多:怎么用地圖、怎么用導航,怎么安排交通接駁;怎么及時發(fā)現(xiàn)和利用服務人員或服務設施;從哪里找到所需要的資源和信息,怎么分辨信息的正確性;怎么做可以更加高效和省錢。最大的好處是,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變得自信、大膽,勇于嘗試,面對突發(fā)問題的時候很理性、有條理。
孩子小的時候的確需要依靠家庭,但別忘了他們也需要獨立,已經(jīng)長大了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界限的那邊是孩子們的世界,孩子們會以一種父母已經(jīng)遺忘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盡管做父母的會不自覺地為孩子的未來操心,總是想要幫著孩子避免一些麻煩讓孩子少走彎路,期待著孩子以最閃耀的姿態(tài)贏得競爭?墒呛⒆拥目鞓泛托腋6际切枰约喝ンw會的,孩子需要能夠主導自己的生活,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成長。我自己也常常以害怕孩子犯錯,保護孩子為借口,一次一次突破界限,無視孩子的抗爭,最終爭吵、孩子失去理性,親子關系破裂,給孩子的生活留下隱患。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結果,所以再難都要學會控制?刂坪米约旱氖謩e伸得太長,學會給自己設限,不輕易的去越界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困擾。前幾天發(fā)生的事,就是我這個家長還在過去的習慣中沒有走出來,忘了自己的界限。
這兩天,我重新翻看了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陪孩子走過青春期》,再次溫故里面的金玉良言:沉默是金、學會傾聽、誠心致歉、無條件愛他/她、支持到底。我和孩子也再一次心平氣和地溝通,希望他可以盡情學習玩耍的同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有張有弛。我們也約定,他需要定期向我們匯報他的留學生活,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生活學習有問題,可以及時指出告誡他。孩子說,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做得不太像話,但是被批評總歸有些難受甚至下不來臺,所以如果我們好好說,他還是愿意接受的。
允許孩子有他自己的自留地,他可以自由的把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實現(xiàn)。我選擇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在前面15年來對他的教育。謹以此文勸解并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