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戶外活動是件開心的事,但也難免出現(xiàn)各種各樣突發(fā)事件,下面就幾種意外情況的應急處理和大家共同學習。
蜂蜇傷
夏秋季節(jié)外出野游,如被蜂蜇傷,不要以為沒有什么。應引起重視,有時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假如蜂毒進入血管,會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呢。
急救措施:
1、被蜂蜇傷后,其毒針會留在皮膚內(nèi),必須用消毒針將叮在肉內(nèi)的斷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傷的部分,用嘴反復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邊暫時沒有藥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處,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檸檬。
2、萬一發(fā)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醫(yī)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暢通,并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等急救處理。
注意事項:
1、被毒蜂蜇傷后,往患處涂氨水基本無效,在毒蟲中,惟有黃蜂與眾不同,其毒素為堿性,因為蜂毒的組織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傷口?梢猿渣c抗過敏藥。
2、被蜜蜂蜇傷后,也要先剔出斷刺。在處置上與黃蜂不同的是,可在傷口涂些氨水、小蘇打水或肥皂水來中和毒素。
3、被蜂蜇傷二十分鐘后無癥狀者,可以放心。
蜈蚣、蝎子咬傷
蜈蚣屬于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臨床表現(xiàn):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fā)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xiàn)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fā)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要速到醫(yī)院治療。
蝎子屬蜘蛛綱,蝎子螫刺人時,由毒腺分泌毒液進人人體,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
應急處理:
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堿性肥皂水(別用香皂)、蘇打水、3%氨水涂在傷口處,如果有蛇藥的話。用溫開水化開抹在傷口上,沒藥也可用泡開的冷茶葉(堿性)敷上。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扎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皮膚,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癥狀較重者應到醫(yī)院治療。
蜘蛛咬傷
蜘蛛有很多種,毒性也不一樣,有神經(jīng)毒、細胞毒、溶血毒等。被咬后傷口劇痛、出血、甚至導致神志不清。蜘蛛毒也是酸性毒,處理辦法與毒蝎子一樣,越早越好。
野外防蛇措施
一、行軍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蛇體時,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動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來救援。
2、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fā)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時蛇經(jīng)常出洞活動。雨前、雨后、洪水過后的時間內(nèi)要特別注意防蛇。
3、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guī)律。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huán)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
4、穿高幫鞋(皮靴),穿著長衣長褲,戴帽、扣緊衣領(lǐng)、袖口、褲口。
5、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軍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驚蛇(眼鏡蛇會主動攻擊人,打草驚蛇有可能會引起眼鏡蛇主動攻擊人,不知道這一條到底怎樣用。)
6、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觀察,一些蛇類經(jīng)常棲于樹木之上。翻轉(zhuǎn)石塊或圓木以及掘坑挖洞時使用木棒,不可徒手進行這類活動。
7、如果與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鎮(zhèn)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不要向其發(fā)起攻擊。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zhuǎn)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東西往它旁邊扔過去,轉(zhuǎn)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蒙住它,然后跑開。
9、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毒蛇,可取一根長棒,要具有良好的彈性,快速劈向其后腦。
二、營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亂石堆或灌木從中扎營。營地周圍的雜草應鏟除干凈,另外,一條較深的排水溝也能較好的防止蛇蟲的入侵。
2、在營地周圍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種或數(shù)種:雄黃。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濕了的煙葉。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類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睡前檢查床鋪,壓好帳篷,早晨起來檢查鞋子。萬一發(fā)現(xiàn)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離。
4、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時,應首先仔細的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有蛇或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
5、注意保持營地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蛇咬傷
全世界每年因毒蛇咬傷致死的約50萬人左右,夏秋兩季多見,咬傷部位:常傷及四肢暴露部位,一旦確定是毒蛇咬傷,“時間就是生命”
我國常見的47種毒蛇
可引起神經(jīng)毒: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
可引起血循毒:蝰蛇、五步蛇、竹葉青、烙鐵頭……
可引起肌肉毒:海蛇……
兼并神經(jīng)毒和血循毒:眼鏡蛇、眼睛王蛇、蝮蛇……
神經(jīng)毒癥狀
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咬傷:局部癥狀不明顯僅麻感,1~3小時出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視力模糊、眼瞼下垂、聲音嘶啞,言語及吞咽困難,流涎、牙關(guān)緊閉、共濟失調(diào)。嚴重者肢體弛緩性癱瘓、昏迷、休克、呼吸麻痹,死亡。
血循毒癥狀
蝰蛇、五步蛇、竹葉青、烙鐵頭咬傷,局部癥狀明顯,劇痛、腫脹伴有出血、水皰和壞死,附近淋巴結(jié)腫痛,畏寒發(fā)熱、惡心嘔吐、煩躁不安、便血、尿血、少尿或無尿全身淤癍或黃疸嚴重者腦、肺出血,循環(huán)、腎功衰竭死亡。
混合毒
眼鏡蛇 眼鏡蛇以神經(jīng)毒為主,蝮蛇以血循毒為主,側(cè)重不同。
如何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一是看蛇形: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紋,尾短而細;無毒蛇頭多呈橢圓形,身上色彩單調(diào),尾細而長。最好將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診斷參考。
二是看傷口:毒蛇咬傷的傷口表皮常有一對大而深的牙痕,或兩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對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斷牙;無毒蛇咬傷則無牙痕,或有兩列對稱的細小牙痕。如果蛇咬傷發(fā)生在夜間無法看清蛇形,從傷口上也無法分辨是否為毒蛇所傷時,萬萬不可等待傷口情況是否發(fā)生變化來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此時必需按毒蛇咬傷進行處理。
各種毒蛇咬傷的臨床表現(xiàn):
毒蛇咬傷的現(xiàn)場處理:
保持冷靜:不可亂跑求救,以免加速毒液散布;不可飲酒、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上止血帶:越快越好!止血帶、細繩在距傷口近心端5-10厘米處捆扎,間隔15-20分鐘放松1~2分鐘,或超關(guān)節(jié)處綁扎,以遠端可摸到動脈搏動為度,2小時松綁1-3分鐘,減緩毒素吸收入血。
毒蛇咬傷的現(xiàn)場處理:
清洗傷口:肥皂水、清水清洗傷口周圍皮膚,再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水反復沖洗傷口。沿牙印做多個“十十”字型小切口,深度2毫米。
排毒:由外向中心或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用拔火罐吸出毒液,口腔黏膜破損者,禁用口吸。
口服季得勝蛇藥:輕者5片,3次/日、重者10片,4-6小時/次;或?qū)⑺幱们逅{(diào)和成糊狀涂在傷口周圍半寸處外用。上海蛇藥首服10片,5片/小時。
外敷草藥:新鮮的半邊蓮30-60克,水煎服或搗爛外用。
采取臨時措施后,盡量能將咬傷人的蛇打死一并急送醫(yī)院,幫助醫(yī)生對癥救治。
怎樣預防毒蛇咬傷?
穿:厚長褲、高筒靴,厚海綿;帶帽子、扎緊口打草驚蛇:竹子、木棍敲打開路,夜間照明工具。
遇到毒蛇盤曲昂首或眼鏡蛇膨頸昂首呼呼作響時,切勿驚慌從蛇旁邊跑過,應在遠離它的地方將其趕跑,有防備時可用石頭木棍打擊頭部,將其打死。
蛇棲息在草堆、石縫、枯木、竹林、陰濕處、溪畔,經(jīng)過時應注意?邕^石塊或木頭等物時,應防另一側(cè)可能有蛇。不在林中或濃密的雜草中翻動石塊抓蛇或逗蛇玩,選擇空曠而干燥地方露營,開雜物附近,晚上應升起篝火或火炬于營帳周圍,尤其是夏天夜晚,不在毒蛇出沒的水域涉水、游泳,以防水中毒蛇咬傷。
[
本帖最后由 樓頂小若 于 2011-8-12 16:5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