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溫州人奔忙的節(jié)奏里,父母們不忘與自己孩子共享讀書時光,驚喜于孩子的微妙變化,悟道于孩子的領(lǐng)悟瞬間。無論在市圖還是市區(qū)各個城市書房,都能看到諸多家長與孩子“共讀”的身影,激動處,眼神歡,語聲輕。
我深知,家長們希望留給孩子的是,一輩子的銘記,一生的影響。銘記的,不是某種讀書形式或是某個瞬間過往,而是希望讓孩子心有所屬,且能種植那深植于心的經(jīng)典文字的種子,開啟向往陽光的繁華。走到城市書房、圖書館,影響的是孩子的修為,孩子的認知,孩子的思維,孩子的悟道,當然,還有孩子對自我成長對未來社會的信心!
我相信,人有與生俱來的智慧,特別是稚氣未脫純凈溫暖的孩子。
開潛他們曾經(jīng)錯過了的最好的時光,現(xiàn)在開始,也還不晚。讓孩子開啟所有潛能,活出他們本我的燦爛,才是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上”。讀書肯定是一劑撫平內(nèi)心繁亂的良藥,是一汪滋潤心田的甘露。
家,實在太有隨意感。若在孩子牙牙學語之時尚未營建全家共讀的良好氛圍,更是多年來不曾有“家庭讀書角”,建議如上述的父親母親那樣,與孩子一起,一周內(nèi)選擇幾個哪怕一個時間段,推開圖書館、城市書房的門。到那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與孩子之間瞬時拉近了距離。因為,我們已經(jīng)不再是僅讓孩子“多讀書”的那個發(fā)號施令者,而是與孩子無高低之分的平等的學習者。
就這樣,孩子坐你身邊,也可能離你不遠處,亦或更遠,在見不到他身影的那一桌前,但無論怎樣,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你的孩子早已自覺與你貼近、貼心了。
更何況,哪怕一則短文,也極有可能給孩子埋下一顆顆牢固而久長的種子——寬仁、慈悲、慧心、妙思、視界、胸襟、理想。
孩子的悟性比大人更強,因為他們沒有根深蒂固的習性和妄念。在沒有牽絆、沒有嘈雜的安靜里,通過書,了解自己的智慧,了解自己的大腦潛能,了解自己的心聲,了解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
極有可能,一個孩子通過靜心閱讀,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念頭來。
要知道,念頭就是能量,念想就是力量,小小的念頭(目標)會修正孩子的言行和思維。十年或者二十年,這念頭的種子經(jīng)過堅定的培育后,成長為參天大樹,彼時,便是偉人做派的卓越之人。
而這一“念頭”的萌芽,既是父親母親所給予的引導與幫助,其中一項便是與孩子形成“同桌”態(tài)勢,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一起閱讀、學習,共同進步;幫助孩子一起去發(fā)現(xiàn)對能量的認知、對未來的遠大目標充滿自信,滿懷憧憬。
亦如我給初中孩子的期許:“創(chuàng)我文芽,文意通達”。惟有通過讀書與寫作,才能提升自我的修養(yǎng)開解人生密碼,理清內(nèi)心之渴望。
與孩子成為城市書房“同桌”,可尋找你與孩子之間共通的“世事通達皆學問,人情歷練即文章”的文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