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攤”改善“大民生”, 地攤經濟良性
發(fā)展需要參與者共同努力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yè)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同時,中央出臺了相關政策,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相繼多地政府,也出臺為“地攤經濟”松綁的政策。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地攤經濟”在為保障民生、促進就業(yè)、刺激居民消費和經濟恢復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為城市帶來更多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
疫情給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小的沖擊,其中消費市場低迷、群眾就業(yè)困難表現得尤為突出。而發(fā)展"地攤經濟",一方面解決疫情過后,消費者在餐飲、賣場等室內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也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多元化的需求。攤主經營費用低,沒有轉手費,沒有裝修費,沒有鋪面租金壓力,沒有雇員工資壓力,不用交稅,既降低了商戶運營成本,也增強了消費市場主體活力。另一方面解決了部分群眾的就業(yè)難題,因疫情影響而失去工作崗位的群眾通過擺地攤實現靈活就業(yè)。
為了更好促進全市經濟發(fā)展,政府全力打造特色的地攤經濟。而說起“地攤經濟”相信很多人都熟悉不過了,每當夕陽西沉、華燈初上,夜間經濟、露營經濟、后備箱經濟、廣場經濟等新經濟模式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由此衍生出一些新型“地攤經濟”。地攤經濟讓市民在大飽口福的同時,又多了一個夜晚游玩新選擇。人流和旺火、地攤和叫賣,共同勾勒成一幅煙火氣十足的城市夜生活畫卷,折射出民生經濟的活力和韌性。特別是“良野隱市”南寧廣西體育中心汽車旅游主題營地、“南寧之夜”文旅步行街、南寧民生廣場水漾市集、西關夜市等,成為市民朋友休閑打卡的好去處,“網紅烤腸”“鐵板魷魚”“印度飛餅”“新疆肚包肉”等,一個個攤位人頭攢動,香味四溢吸引市民朋友味覺。這為市民朋友精心打造了融觀光娛樂美食購物休閑體驗為一體多元化特色場所,為打造南寧城市文旅新名片,依托廣西特色文化、廣西特色小吃和東南亞主題,營造“不出國門吃遍玩遍東南亞”的特色地攤經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不僅是城市中的“人間煙火氣”,讓一個城市更有人情味和溫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商業(yè)文化。“地攤經濟”承載了一個地方的基因與文化,展現的是人情味和群眾記憶的傳承。地攤具有創(chuàng)業(yè)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等特點,地攤商品的多樣性滿足了社會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方便了居民群眾日常生活,雖然“小地攤”改善“大民生”,但“地攤經濟”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它增大了城市的管理難度,對市容市貌、環(huán)境衛(wèi)生、交通安全等帶來一定隱患。因此,要想守護這股“煙火氣”,使地攤經濟良性發(fā)展,不能只靠政府的監(jiān)管和治理,需要更多的是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經營者要自覺把好進貨渠道和食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的關卡,嚴格遵守在政府劃定的區(qū)域內擺攤,消費者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要將車輛隨意停放路邊,在享受這“人間煙火”的同時,應當文明消費,愛護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做好一筷一勺健康文明用餐。另一方面給地攤經濟松綁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應放盡放”的同時,做到有序“放”、科學“管”、精準“服”,讓人間“煙火氣”與城市文明同行,讓城市洋溢著風度和溫度。第一,政府部門應及時跟進,出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要吸取以往的治理教訓,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加強精細化管理,重點落實好垃圾分類、油煙處理、食品安全等規(guī)定,引導其規(guī)范有序、文明守法經營。比如,在哪些路段、什么時間允許擺攤,哪些行業(yè)屬于鼓勵、準許,限制地攤經營的范圍,市場衛(wèi)生維護等都要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要明確管理部門的責任,也要明確經營者的責任。第二,政府相關部門不定期對“路邊攤”巡邏暗訪,加大對“地攤”商品質量和服務以及電子秤等的抽檢,確保地攤經濟市場安全健康發(fā)展。同時政府部門可以規(guī)范管理,規(guī)劃出專門的集中區(qū)域供小商販擺攤設點,引導商販合法合規(guī)合理經營。當每個參與者心里都有了一份責任感,同心同德維護好現有局面,才能發(fā)揮“地攤經濟”的作用最大值,讓地攤“煙火氣”更暖群眾心。
總之,小攤點、大民生,“地攤經濟”看似不起眼,但從激發(fā)市場活力,到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再到充滿溫情的城市記憶,它必將發(fā)揮起重要的作用。而守住這股煙火氣需要每位參與者共同努力,只有如此,地攤經濟才能健康發(fā)展,真正起到保就業(yè)、惠民生、促發(fā)展的作用,讓城市“煙火氣”真正暖人心。